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的传统美德。
在众多传统文化习俗中,婚俗丰富多彩、花样繁多、内涵深厚,是最为奇特的。其中,在新娘出嫁时的接亲环节中,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背新娘。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新娘出门的时候,双脚不可落地,要由人背出去,这样的风俗习惯在全国各地都有,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说过或亲历过。
但是,到底是由谁来背,这就是个问题了。有人说要女方家的人来背,有人说肯定是要新郎来背,比如民间就有“猪八戒背媳妇”的故事。说法各不相同,其实做法确实也如此,有的地方由女方家人背,有的地方由男方家人背。
在我的老家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锹里地区的苗乡侗寨,姑娘出嫁一般都是哥哥背出门,如果没有哥哥,就由房族中的哥哥代之。在朦朦胧胧的记忆中,我的两个姐姐出嫁时,就是由族兄背出门的。
据老人们回忆,以前的苗乡侗寨,在出嫁迎亲时,新郎家会特意准备两支大火把,当发亲的吉时一到,接亲客立即点燃两支火把,新娘就由同胞哥哥或同族兄长背上走出大门。在火把的引领下,至少要走过一座桥后,才能停下来,交与接亲的郎家人。
后来,人们可能嫌火把太麻烦、不安全,就简化成点上灯笼代替,在前面为新娘带路。时至今日,干脆改成常见的马灯了,既好看又实用。
苗族姑娘出嫁由兄长背出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古时候,在山清水秀、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居住地,有两个山水相依、人文相近、习俗相同的苗寨,世代结亲,和睦相处。
一个寨子里的两个帅气小伙子非常要好,而另一个寨子里的两个漂亮姑娘也情同手足。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形影不离,经常在一起“玩山”对歌,成为了两对情侣。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于是,老人们决定促成百年好合、美好姻缘,就将这两个姑娘分别许配给两个小伙子。
两个姑娘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定在同年同月同日嫁,但两个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一个从小手脚勤快,闲时织布绣花,忙时下地干活、打猪菜、砍柴。孝顺父母,爱兄妹,每天给老人端洗脚水,倒洗脸水,全家人都很喜欢她。
而另一个姑娘好吃懒做,徒有漂亮的外表,美妙的歌声,整天只会梳妆打扮、孤芳自赏,而且喜怒无常、难以捉摸,全家人都很讨厌她。
出嫁那天,那个勤快的姑娘不忍心离开父母,怕自己走后无人照顾老人,不禁悲从中来,哭得悲痛欲绝。她哭诉对家人的依恋和感谢,希望兄嫂敬重父母,体贴弟妹。家人听了她的哭诉都伤心地陪着哭起来,更加疼爱这个姑娘。这就是“哭嫁”的由来。
出门的时候到了,姑娘依依不舍,就是不肯离去。家人怕误了时辰,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就叫姑娘的大哥背上她,急匆匆的走出大门,走过村寨里的几条巷子,走过几座小桥,送出了几里之远才放下来......
而那个懒姑娘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家人都巴不得她早点嫁出去,就催促她快快走。走到半路,树林里突然窜出一只老虎,把懒姑娘咬伤了。
两个姑娘嫁到男家后,勤快姑娘吃得苦,样样都会做,鸡鸭成群,牛羊满圈,粮食满仓,夫妻恩爱;懒姑娘本来就不贤惠,自从被老虎咬伤后,成天在家养伤,什么也不想做不会做,家庭条件自然不好,婚后生活可想而知。
从此,姑娘出嫁由哥哥背出门的这一风俗便流传下来,相沿成习,经久不衰。
从民间传说和老一辈的介绍来看,苗族姑娘出嫁由兄长背出屋相送一段路程后,再交与新郎家的接亲客,这是极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
首先,这是表示亲人对自家女儿的一种疼爱与重视,同时也代表姑娘舍不得离开家人、告别家乡,要家人强行背着“撵走”才不得不出门;
其次,向郎家说明新娘在家非常受欢迎、得宠爱,娘家是有背景的,希望男方家好好对待、不要欺负;
此外,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为避免让新娘脚沾娘家泥土,带走娘家财气、破坏风气,就让家人背着离开家门。
上一篇:陪嫁箱,装满了娘家人的爱
下一篇:新娘出嫁穿草鞋,这个习俗好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