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明云南按察使副使吴潜考略

 

明云南按察使副使吴潜考略

 

                            吴良生

 

吴潜,明弘治庚戌进士,历任庐州推官,升工部主事,再升员外郎、郎中,后任虁州知府,转任大理知府,因平苗叛,升云南兵备副使,官至云南按察使副使。吴潜历弘治、正德二朝,为官20多年,以才能著称,任虁多有良政,虁民立生祠祀之。转任大理,平叛、倡学,擢升云南按察司副使,后不阿权珰,归隐故里。任地及江西省府县志均有记载。

                    吴潜之为学为官简略

吴潜(14581523),字显之,号两川,抚州市临川区鹏田乡鹏田村人,扬州知府吴嵩侄子,官至云南按察使司副使。高祖名焕,讳仕彰。曾祖名守,讳天常。父名山,讳南立。

据传,吴潜父亲吴山幼时与弟吴嵩参加童子试,时神庙庙祝正占卜,其父吴山兄弟与众童子刚卜毕,适逢扬州知府经过神庙,众童子都愕然失措,惟吴山十分淡定,知府和善地问吴山兄弟:“谁守杨乩?”吴山朗声回答:“是衣袖中有竹叶的,弟弟(吴嵩)衣袖中有竹叶。”【寓意日后将荣任扬州知府】然后又向知府询问自己的卦象,知府回答:“你的儿子更富贵!”

受叔父吴嵩的影响,吴潜与族兄弟们一道,自小立志学文报国,期待传绪家族辉煌,以光耀门楣。成化丙午年(公元1486年),29岁的吴潜考中举人,列全省第十名。接着,弘治庚戌年(公元1490年),吴潜金榜题名,高中钱福榜进士,这是鹏田吴氏入明以来的第二位举人、进士。

吴潜历庐州推官、工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于正德癸酉年,擢升虁州知府。七年后,转任云南大理知府,旋陞云南按察使司副使。吴潜为官弘治、正德二朝,治政追求实效,军事方面亦有异能,堪称文武全材,所至皆有令名。后致仕返回鹏田故里,逝后入祀乡贤祠。工诗,著有《两川集》等。

吴潜,由临川县考中进士,从庐州推官至工部、川、滇,在外为官20余年,历经弘治、正德两朝,为官之地和江西通志、抚州府、临川县的志书有记载,其志书对他颇多赞誉。

庐州府·政绩》记载:吴潜,临川人,进士,弘治年任,清滞狱,以才能著。

《四川总志·名宦》记载:吴潜,临川人,正德间守虁,爱民教士,政绩居多。

《抚州府志》记载:吴潜,字显之,临川人,以进士授庐州府推官,清滞狱,升云南大理知府,捐俸兴掇云书院。会南诏苗叛,潜练乡勇督战,捷闻,迁本道兵备副使。时权珰姚体忠奉敕征饷,司府以属礼谒之,潜不屈,遂为中,归隐居鹏冲楼,倡明正学,世称两川先生。(《江西通志》、《临川县志》相差无异,故略。)

 

   弘治皇帝钦颁的圣旨

 吴潜仕宦二十余年,历弘治、正德两朝,官至按察副使,《鹏田吴氏宗谱》中收录弘治皇帝颁发给吴潜夫妇及其父亲吴山、母亲张氏的四道圣旨,现摘录弘治帝敕封吴潜及父母的两轴圣旨如下:

(一)南立曁张孺人拜封

奉天承運

皇帝勅曰:教子者,必使劳於所事;勸臣者,必使显其所生。此固人之至情,而亦国之良法。尔,义官吳南立,乃直隶廬州府推官吳潜之父,居乡尚义,被服有光,笃成教子之功,宜示推恩之典。兹特封为“文林郎、直隶廬州府推官”,爰贲宠光,益隆寿祉。

勅曰:人臣有劳於国,朝廷必宠其亲。所以体报德之心,示勸功之典。尔,张氏,乃直隶廬州府推官吳潜之母,相夫盡职,教子成名,揆厥庆源,宜申恩典。兹特封为“孺人”,荣名也昭,永绥祿养。

勅命

皇明宏治九年三月日

之寶

 

(二)敕封吴潜及李氏夫人

潜拜承   恩命

奉天承运

皇帝勅曰:郡县亲民之政,每询于按部之间,朝廷锡命之恩,或出于考绩之外。故法有定制,恩有特施。凡沾旌异之名,悉在褒嘉之列。尔,直隶庐州府推官吴潜,名登甲第,官任府推,论谳详明,操持谨厚,荐章屡至,恩典宜颁,兹特进尔阶:文林郎。锡之勅命,以示褒嘉。於戯,治民先于获上,已称名绩之良善,始者贵乎保终。庶猷为之益,训辞具在,尚克钦承。

勅曰:夫妇之际,风化所先。君臣之间,恩礼攸在。凡为伉俪,必与褒封。尔,直隶庐州府推官吴潜妻:李氏,早闲内则,克相厥家,夫旣有官,尔宜偕贵。兹特封为:孺人。荣命聿颁,式光闺阃。

勅命

皇明宏治九年三月日

之宝

  吴潜之循良政绩

吴潜是个道德观念极强的儒家官员,他秉承仁德为政的朴素观点,植根庶民,心存百姓,广施教化,文修武备;同时又深受叔父吴嵩的影响并以之为榜样,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恪尽职守。因此,吴潜政绩显赫,事迹生动感人。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吴潜高中进士,被朝廷外派至庐州府任推官,在任期间,吴潜重清理刑狱,“论谳详明,操持谨厚”,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孝宗皇帝下旨奖掖,敕封“文林郎”。

 弘治九年,在庐州府六年考功期满,吴潜调任工部任职,从此开始长达14年之久的京官履历,期间由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历营缮、虞部、都水等职能部门。笔者查阅有关史籍,未曾载有与吴潜有关的消息,在《鹏田吴氏宗谱恩纶录》中收录吴潜任工部主事时,弘治皇帝颁发圣旨,敕谕吴潜督办顺天、河间两府苇地被侵案,命吴潜为钦差,负责两府苇地勘查,纠办违法人等,核定课税;在《宗谱宦业传》中还收录吴潜曾奉命督修杭州京通粮仓等事迹(注:因篇幅所限,故略)。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吴潜于工部都水郎中任上擢升为四川行省虁州知府,十二月抵达虁州。在知府任上,兢兢业业,勤于公干,教化一方,虁州人民十分感戴他。《四川总志》用极其精简的表述,高度概括吴潜在虁“爱民教士,政绩居多”。居多是多少,是惜字如金的志书难以承载的,而《宗谱宦业传》中收录的“四异、十二最”,不啻为“居多”二字给出的一个准确答案。

 四异:梦异、蜂异、鹿异、虎异等四例,记载吴潜“仁义礼智勇”的事迹。如“鹿异”记载吴潜遵礼倡教,大兴文风,士类勃兴之德化。

十二最:同春大悦、宾阳改观、新庙崇忠、生祠见德、会胜饮至、登俊题名、此君益清、方池留润、文献有考、礼乐聿兴、作泮全功、修武庶绩等十二篇,涉施惠政、兴学校、置乐器祭器、修郡志、毁淫祠建忠祠等,每篇均是对吴潜政绩的记录与归纳,是实施德仁之政的具体举措,也是以民为本思想的具体实践。

吴潜主虁七年,以“厚德载物、倡导教化”为己任,他公正廉明,广施仁政,培植文教,振兴礼乐,积极作为,整肃武备,政绩赫赫。“四异十二最”是先贤们对这位胸怀春秋大义的儒宦全面总结,而虁州百姓立生祠以纪念他,这也是虁州士农兵商四民对吴潜为政的最高评价和最高的褒奖。笔者查阅有关史籍或材料,诸如“宾阳改观、修纂府志”等等事迹仍有史可考。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由于政绩卓著,朝廷又委派吴潜赴云南担任大理知府。由川入滇,同为郡守,虽属平调,但虁州属中州,而大理属上州,且大理苗人多叛难治,朝廷亟需一位能吏治理,故******吴潜。赴任伊始,吴潜深入了解民风民情,首施之政便是兴学教化,为此,他带头捐献俸禄,兴建掇云书院,延师设教,广揽府县生员肆业就读,自此,大理民风为之转变,儒林文风兴起。不久后,南诏苗人叛乱,危及府县,吴潜有在虁戡乱经验,振臂高呼,招募乡勇,苦练战法,亲自督率平叛战役,力挽狂澜,最终取得胜利。消息传到朝廷,晋升吴潜为兵备副使、云南按察司副使,负责金齿、腾冲军备兵务。自此,吴潜进入正四品序列,被赐封为中宪大夫,官阶高于其叔父吴嵩。

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权奸姚体忠奉旨云南征饷,云南布、按两使司及地方各府各级官员备礼贿赂他,惟按察副使吴潜秉持节操,不随波逐流,拒绝不就,因此,被姚中伤,致仕归隐故里。

                   吴潜之知交名仕

吴潜为官20多年,期间结交不少名宦,皆为当时清流名士,相互仰慕,相互唱和。《鹏田吴氏宗谱》内收录其中几位名宦为吴潜留下的名篇,或序或传,对研究吴潜及当时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费宏:送虁守吴君序

 费宏(14681535),字子充,江西铅山县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状元,初授修撰,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赠太保,谥文宪。

 该序作于正德己巳年(公元1509年),吴潜奉命出知虁州,时费宏任礼部尚书。费宏伯父费暄与吴潜叔父吴嵩系成化十一年同榜进士,鹏田吴家与铅山费家乃年家世交,且吴潜入川任职,又有王宪之、钟邦请两位同僚鼎力撮和,费太保欣然为序。

序文褒奖吴潜贤能,肯定其之前政绩(包括任主事期间奉旨查勘苇地及修缮粮仓)及品德,寄望并相信吴潜能继前贤如李冰、文翁、诸葛武侯、张咏之风,广施仁政,教养生民,造福一方。

(二)王庭简、唐文载、吴英等:四异十二最

 王庭简,不详

 唐文载,不详

 吴英,正德年间进士

 该文分两篇,上篇为四异,下篇为十二最,因篇幅有限,前已述简要,不列全文,结尾如下:

    郡守吳公正德己巳冬十二月抵任,迄陞官几七年。其所操心、所制行,复出时辈无分毫,苟且其忧苦地方之情,政事之善,可以質之天地,通於鬼神,功绩之著,生等多不能与知,莫得其详。兹以闻之父老颂言者品,为十二题,请正於乡先生。

    大中丞王公庭简

    大恭唐公文载敢乞

    大手笔为发扬之

    夔诸生吳英任轧顾华等顿首

(三)温仁和:虁州吴侯显之循良政绩序

 温仁和(14751543),四川华阳人,字民怀,号托斋,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詹事府詹事。谥文恪。

 该序作于正德辛未年(1511年)六月初,时温仁和任翰林院编修,参与修纂国史,是为史官。该序全文646个字,以“循、良”为主轴,采列举方式,将吴潜主政虁州时期实施仁政、德化的事例加以概括,序中提及“四异”,并浓墨重彩抒写吴潜以其才能,将一个受蓝鄢等剧盗影响及豪强暴吏所侵害而造成的千疮百孔的虁州治理成物阜民安、草木祥和的名郡。

笔者认为,“四异”虽未见载于现存志书上,但该序佐证“四异、十二最”是存在的。

(四)马廷用:同春堂记

 马廷用(14461519),四川西充县紫岩乡人,字良佐,号紫崖,成化戊戌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著名教育家。

 该记作于正德壬申年(公元1512年),时紫崖先生致仕在家助学施教。该记应吴潜之请而作,全文795字,“四异、十二”为主要内容,主要记叙吴潜之政绩,赞誉他贤能仁德(引《记》曰:其冰蘖不贰之操,刚直不挠之气,宽宏不迫之量,循良不苟之政,自当取重于铨曹,见收于国史)。

该记虽为“十二最”之首,却也述及吴潜其他德政,再次印证了“四异、十二最”属实。

(五)汪俊:云南按察使副使《两川公墓志铭》

 汪俊,江西弋阳人,字仰之,世称石潭先生,明弘治六年癸丑科进士,仕至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该墓志铭成作于嘉靖甲申年(公元1542年),距吴潜逝世已20年整,是年,吴潜家族择地卜葬他,由吴潜第三子吴昹赴弋阳请撰。彼时,汪尚书已致仕在家,汪自述与吴潜乃通家。

 墓志叙吴潜家世、履历、宦绩,将吴潜晚年事迹予以记载,弥补《宗谱》的空白,尤其是志文对吴潜在虁州任职政绩大加赞誉,如“兴学校、置乐器祭器、修郡志、毁淫祠等等”,“虁人歌咏之”

据此,笔者认为,“四异、十二最”的史实的确存在。

(六)吴期英:拙勤集序

 吴期英,永新县南溪乡人,世称南溪先生,正德戊辰进士,累官至思恩知府。

 该序作于正德辛未年(1511年),时吴潜已赴虁州任职,叔父吴嵩正刊印《拙勤集》,吴嵩在福建任盐道同知时,与吴期英父亲为同僚。嗣后,吴期英任职礼部时,与吴潜同为京官,且相互仰慕,故吴潜请吴期英作《集》序。

  吴潜之晚年事迹及诗作选

 61岁的宪副吴潜致仕归隐故里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创立鹏冲楼(书院),聘请名师,共同教授家族子侄。鹏田吴氏自宋元以来好文崇德,而有明一代,乃鹏田吴氏鼎盛时期,吴潜曾祖仕彰公位下四代百丁无布衣,或文魁或武胄或皇亲,或由国医而成杏林世家,可谓历代簪缨,人文荟萃。细研之,虽起于首位进士吴嵩,但宪副吴潜晚年在家倡学致力教育尤显至关重要,吴潜的言传身教,令鹏田吴氏文风勃兴,子侄们纷纷从文报国且人人功名在身,科甲蝉联,名噪临南,如汪尚书赞吴潜功绩:吴氏益大出。

 嘉靖癸未年(公元1523年)正月二十八,66岁的吴潜寿终正寝。据汪俊墓志所载:君居闲甚适,善摄生素,无疾。一日,忽发寒热,语其家人曰:吾寿止此矣。召匠治棺示以式,命诸弟考古具丧礼仪。越十日,沐浴更衣,命诸子亟营葬事,毋久停,如世俗择地为子孙富贵谋,非礼也。遂命迁于正寝,俄而卒。

 吴潜工诗,族人将其历年的诗稿收录编纂成《两川文集》,现摘录吴潜自童子试自高中进士赴试期间所作诗七首供欣赏。

补廪考******

俛怀学业未能成,小试叨居******名。盛世养贤须大用,重闱眷我动欢情。菁莪棫朴诗堪咏,黄卷青灯理欲精。记得古人曾有说,读书端不负生平。

成化丙午中乡试

试闱撤棘晓风清,金鼓喧喧闹满城。盛世纲罗多俊杰,大藩天地又文明。英雄能压三千軰,姓字纔占第十名。听得道傍人笑语,青云矫矫总书生。

寓京会同年言志

英雄天下半江西,昨岁乡贒分外奇。僧寺一朝留雅会,帝庭千载话心期。弟兄齿齿排云雀,尔我欢欢向日葵。齐呼彼天鉴修约,到头相好莫相违。

庚戌会试中进士

大众欢呼震晓雷,共传春榜自天开。四千豪杰皆精选,三百抡魁是圣裁。行见文章符有道,流观名姓及非才。临轩指日重登进,应许黄金为筑台。

丹墀对策

摇摇金翠照肜墀,圣主殷勤策士时。周颂万年称访落,虞书千载美畴咨。九重天上翺丹凤,五色云中口紫芝,忠赤尽披还仰首,大明犹自吐晴辉。

玉陛传胪

玉陛仙杖拥臣工,香喷金炉气鬰葱。纶綍自天赐进士,英名从此冠群雄。斗南己见称人杰,吴下相应数阿蒙。皷乐喧阗迎榜去,长安门外日初红。

琼林赐宴

圣主恩波春与深,登瀛仙子会琼林。珍馐玉液非凡品,青璧丹崖是国琛。适意自能逢景运,读书端不负初心。厌厌一醉扶归处,拥上骅骝欲不禁。

 

【特别鸣谢】

四川眉山吴学慧宗姐、宜黄县吴耀彬同宗提供《四川总志》

 

 

 

 

 

 

                  2017年端午前二日初稿于洪城斗室

上一篇: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下一篇:锅铁吴氏入川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