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发展

远人:晚清时期合肥六家畈吴姓人员中的三十四位“大夫”

合肥六家畈《吴氏族谱》记载,晚清时期,六家畈吴姓人员中有34人分别被清政府授荣禄大夫(从一品)、资政大夫(从二品)、中宪大夫(正四品)、朝议大夫(从四品)、奉政大夫(正五品)和奉直大夫(从五品)等名号。

 

一、荣禄大夫(1人)

 

荣禄大夫,从一品,只有吴毓兰获得,因吴毓兰及本文还要提到的吴毓芬、吴毓芳、吴育仁、吴谦贞等人,在《晚清时期昭忠祠里的六家畈吴姓人员》和《合肥六家畈吴门二进士》里已作详细介绍,本文只作简介。

 

吴毓兰,淮军“华”字营首任统领吴毓芬的四弟弟,号香畹,太学生,第二任“华”字营统领,“诰授通奉大夫,晋授荣禄大夫,赏戴蓝翎,赏换花翎,特赏从一品封典布政使衔,原任直隶天津河间道加五级,统带‘华’字全营”。

 

二、资政大夫(3人)

 

资政大夫,正二品。

 

1、吴毓芬,吴毓兰的长兄,字公奇,号伯华,县廪生,淮军“华”字营首任统领。

 

2、吴鼎业,吴毓兰次子,字拙庵,号勤轩,附监生,“诰授资政大夫,赏戴花翎,二品顶戴监运使衔,直隶候补道候选直隶州知州,直隶试用知府升用道”。

 

3、吴承志,淮军“华”字营第三任统领吴育仁的长子,原名吴承绪,字福基,号祚甫,附贡生,“诰授通奉大夫,晋授资政大夫”,《晚清时期昭忠祠里的六家畈吴姓人员》里有介绍。

 

三、中宪大夫(5人)

 

中宪大夫,正四品。

 

1、吴兆楣,吴毓芬长子,字显甫,号葆之,太学生,早年参加淮军,任“华”字营营官,“授中宪大夫,赏戴蓝翎,赏换花翎,运同衔升用同知,直隶州知州江苏即补知县,前署江苏新阳县县知”。清政府1905年废科举,吴兆楣“倡导族人,以义学之基础,改设养正学校”,将吴氏义学升级成“吴氏私立养正小学”。受李鸿章委托,在修建巢湖忠庙的淮军昭忠祠时出力不少。

 

 2、吴鼎荣,吴毓兰长子,字景恒,号绍春,附贡生,“诰授奉政大夫,晋授中宪大夫”,“历任湖南临湘华容县知县,道州知州兼署东安县教谕训导,兼带道州防管即选知县”,1898年春节后,牵头成立了六家畈吴氏义学,“收族中贫寒子弟而教之”。

 

3、吴作梅,吴毓兰的第四子,派名吴鼎梅,号时英,国学生,“诰封中宪大夫,四品衔,两淮即补监运判”。

 

4、吴鼎桂,吴毓兰的第五子,号馨甫,国学生,“诰授中宪大夫,赏戴花翎,四品衔江苏即补知县,钦加提举衔试用布理问”。

 

5、吴汝楫,字济江,号右航,“诰授中宪大夫,赏戴花翎,江苏补用道”。

 

四、朝议大夫(3人)

 

朝议大夫,从四品。

 

1、吴鼎椿,吴毓兰的第三子,原名吴鼎林,字鹤庄,号壬卿,国学生,“诰授奉直大夫,授朝议大夫,赏戴蓝翎,升用知府南河即补,同知候选通判”。

 

2、吴延寿,吴毓芬二弟吴毓芳的长子吴兆枢的第二个儿子,更名吴焘,字仲山,号静夫,举人,“授朝议大夫,赏戴花翎,钦加运同衔,东河候补同知,癸卯科挑取国史馆誊録,甲辰科考取内阁中书,特授宁国府泾县教谕中书,科中书衔加三级,署山东海丰县知事”。

 

3、吴承勲,吴育仁次子,字鼎基,号焯甫,太学生,“诰授朝议大夫,赏戴蓝翎,赏加知府衔分省补用直隶州知州,军功历保中书科中书衔候选州同,尽先选用州同”。

 

五、奉政大夫(12人)

 

奉政大夫,正五品。

 

1、吴毓芳,吴毓芬二弟,字子艺,号润六,邑庠生,“敕授文林郎,诰授奉政大夫,道光乙酉举人(公元1825年),咸丰丙辰(公元1856年)进士,分甘肃即用知县,军功升用同知,著有《薰香馆诗文集》。

 

2、吴兆枢,吴毓芳次子,原名吴思枢,字植中,号密甫,邑庠生,光绪乙丑(公元1889年)科举人,“诰授奉政大夫”,“赏戴蓝翎,赏换花翎,保举同知衔候选知县”。

 

3、吴延福,吴兆枢长子,吴毓芳的孙子,字伯五,号海如,又号伯海,附贡生,“敕授修职郎,诰授奉政大夫,钦加五品衔,不论单双月试用训导,改指山东遇缺先补县丞,现实授济南府平原县县丞”。

 

4、吴兆棨,吴毓芬的第三子,字次符,号信甫,邑廪生。“例授奉政大夫,同知衔,不论单双月,遇缺尽先选用知县,候选直隶州州判,乙酉科拨贡生”。

 

5、吴鑫桂,吴鼎荣长子,吴毓兰的孙子,字聘之,号琛伯,“特赏四品荫生候选知县,诰授奉政大夫,同知衔,遇缺尽先即选知县,赏加三品封典”。

 

6、吴浚桂,吴鼎荣的第六子,字小春,号明熙,亦号家明,国学生,“诰授奉政大夫,赏戴花翎,同知衔候选知县,赏加从三品封典”。

 

7、吴承忠,吴育仁的第三子,原名吴承绶,字绍基,号文圃,太学生,举人,“诰授奉政大夫,覃恩赏加二品封典,赏戴蓝翎,赏换花翎,钦加同知衔,广东分缺间补用知县,军功历保候选县丞”。

 

8、吴天锡,吴育仁长子吴承志的长子,原名吴荫礼,号荷之,“特赏三品荫生,候选知县,诰授奉政大夫,钦加同知衔,山东候补知县,京师法律学堂本科毕业生,皖省临时省议会议员,任命安徽省高等审判厅推事,署理本厅民庭审判长”。

 

9、吴天佑,吴承志次子,吴育仁的孙子,亦名吴制礼,号仲平,“特赏三品荫生,候选通判,诰授奉政大夫,钦加同知衔遇缺即选通判”。

 

10、吴魁贞,字灼如,号夺之,“诰授奉政大夫”。

 

11、吴和仁,吴魁贞的儿子,字蕴卿,号静夫,太学生,“例授奉政大夫,钦加五品衔,直隶州州同”。

 

12、吴沂生,又名吴铭新,字泗东,号浴之,“例授奉政大夫,赏戴花翎,军功五品衔”。

 

六、奉直大夫(10人)

 

奉直大夫,从五品。

 

1、吴之骥,吴毓芬的叔爷爷,吴毓芬爷爷吴之泉的亲弟弟,字鸣谦,号骧云,“敕授儒林郎,诰授奉直大夫,候选州同加二级”。1814年(嘉庆甲戌)发生饥荒,吴之骥“捐输义赈”,安徽巡抚兼提督军务胡克家给他题了“保息推仁”匾额,合肥知县陈斌跋云:“公复于族间倡设义赈,首捐多金,利赖者甚众,故为之建额于祠,以旌善云”。1817年(嘉庆丁丑年)再次“捐粟助赈”,时任安徽巡抚的康绍镛提请清政府嘉奖,“奉旨交部议奏给予记录一次”。

 

2、吴秉诚,“振威将军”吴谦贞的长子,派名吴晋仁,字涵原,号性辅,太学生,“诰授奉直大夫,五品中书科中书”,曾在清末铁路局任职,老年在六家畈义务行医。其子吴廷纪,曾任南京陆军大学军需处主任,1940年任第八战区兵站少将副总监兼陕甘战区司令部司令, 1946年加中将衔。

 

3、吴履贞,字乃谚,号坦臣,“诰授奉直大夫,五品衔”。

 

4、吴懋经,吴兆楣长子,吴毓芬的孙子,原名吴秉恒,字叙初,太学生,“例授奉直大夫,五品衔,江苏候选巡检”。

 

5、吴洁贞,字振声,“例授登仕佐郎,诰授奉直大夫,钦赏蓝翎,五品衔”。

 

6、吴应仁,字应林,号葆斋,“例授奉直大夫,五品衔”。

 

7、吴承先,字甲三,“诰授奉直大夫,五品衔”。

 

8、吴承烈,字元美,号述甫,太学生,“诰授奉直大夫,五品衔”。

 

9、吴礼权,字秉衡,号子谋,“例授奉直大夫,同知衔”。

 

10、吴润义,字春泽,号雨村,“例授奉直大夫,五品衔”。

 

这34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吴毓芬家庭及近亲成员,包括其叔爷爷吴之骥在内,共17人;第二部分是吴育仁家庭成员,共5人;第三部分是其他吴姓人员,12人。在从四品朝议大夫及以上官阶的12人中,11人是吴毓芬家庭和吴育仁家庭的人;在正五品奉正大夫及以上官衔的24人中,20人是吴毓芬家庭和吴育仁家庭的人,只有4人不是,这4人中的吴魁贞和吴和仁也是父子关系。

 

这种现象,同样耐人寻味。

 

    (2020年3月)

 

主要参考资料:

1、六家畈《吴氏族谱》,1914年版(民国三年)

 2、六家畈《吴氏族谱(一)﹒祖谱卷》,吴德章主编,六家畈吴氏族谱编辑委员会2004年3月印刷

 

 

(作者:远人,安徽肥东人,现在合肥市工作。)

上一篇:远人:六家畈是故乡

下一篇:远人:合肥六家畈晚清吴姓人员中的十四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