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小钢炮”吴炎智
军营“小钢炮”吴炎智
作者:吴钊
吴炎智
抗日战争期间,合肥六家畈人吴炎智,时任新编33师第5连连长,在昆仑关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在六家畈西南约1公里的小徐村,也有位吴炎智,与抗战英烈吴炎智同宗同名,1959年2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179师537团度过了难忘而火热的军旅生活,被誉为“小钢炮”。本文讲述小徐村这位吴炎智在部队里的故事。
1963年1月1日,吴炎智(左)与邻村大徐村的战友章学文在浙江省江山县合影
一、60军高射机枪排训练比赛******名
小徐村人吴炎智,1938年9月出生,1959年2月16日,在父母及全村人的拥送下离开小徐村,到长临河集合,第二天步行到梁园,新兵集中分班,基本以家庭所在地的生产大队为单位,一个生产大队的新兵分成一个班,吴炎智任副班长。在蚌埠新兵连训练后,分在537团炮营高射机枪排,驻蚌埠。1959年夏天,部队拉到凤阳县龙王山训练,吴炎智即被排里指定代理副班长。1959年11月前后,60军发布命令,全军所有高机排集中训练,吴炎智被选到滁县南营房驻军训练、学习,军事素质显著提高,受到假日奖励一次,是全训练队100多人中唯有一个受到假日奖励的人。1960年春,训练、学习期满回部队,任副班长,不久任高射机枪排一班班长。
179师的前身是1945年12月13日以山西决死三纵队为基础改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1948年3月7日参加临汾战役,战功卓著,当年6月4日,徐向前元帅代表******军委和华北军区授予该旅“光荣的临汾旅”称号。
1961年1月,179师被指定为全军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61年9月,移防安徽滁州地区,537团驻滁州地区的磨盘山。1962年7月,整编为北方甲种师。
1964年1月3日,******军委发出《关于全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指示》,要求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运动”,“使我们的军事训练工作练出更能过硬的真本事来,做出更大更扎实的成绩来”,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军性群众大练兵、大比武的序幕。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大练兵、大比武热潮中,吴炎智不仅带领所在的班练兵,还担任了高射机枪排的教练员;不仅当教练员,自己也苦练各项军事技能,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60军在滁县组织高射机枪排集训,吴炎智带的班在全军几十个班中,获******名,他本人在班级干部中也荣获******名。大比武中,他获得了“郭兴福”式教练员和“四会(会讲、会做、会示范、会教)”称号,还获得了特等射手和一级技术能手证书,以及投手榴弹(50米外)******个人称号等。
1963年6月,在浙江省江山县,吴炎智(前右)与同乡战友章学文(前左)、孔兆昆(后左,长临河镇孔家洼村人)、赵合扣(音,后右)
二、从“中型坦克”到“小钢炮”
1962年6月初,台海形势紧张,179师奉命进入一线战备。6月18日,全师奉命在福建省福州市周围集结完毕,进入战时状态,全师上下做好迎战的一切准备,严阵以待。吴炎智所在的537团驻白沙,枕戈待旦。11月,形势缓和,179师奉命到浙赣边界集结,537团驻浙江省江山县。
为了战斗需要,537团炮营高射机枪排并为七五快速连三排,吴炎智代理排长。吴炎智还同时兼任七五快速连的俱乐部主任,教授全连的化学、体育等共同科目。
吴炎智擅长体育运动,在部队跑步得了三级运动员二级劳卫制证明,各种运动器械玩得都比较熟,篮球技术也非常好,虽然身高不到1米70,却担任连篮球队队长。驻防江山县期间,篮球队经常在部队内外打比赛,在537团和江山县都很有影响。吴炎智打篮球的特点是跳得高、跑得快、投球命中率高,尤其是“三步栏”,跑起来时又快又猛,有的人拦都不敢拦。
537团重炮连有一位姓陈的战友,身体素质好,打篮球也比较猛,重炮连指导员称他为“轻型坦克”。有一次,两个连队的篮球队比赛,吴炎智与他在比赛中为一个球,发生了争抢。军人都有火气,青年军人的火气更大,吴炎智一个背甩,把他从身后一下子甩到前面,摔到地上,陈姓战友短裤都摔烂了,人也受伤,吴炎智自己却一点事都没有。部队尚武,重炮连指导员不仅没有生气,还从那时起,见面就喊吴炎智“中型坦克”,说他比“轻型坦克”厉害。
1963年7月,部队从前线回到滁县,住在野外搭盖的简易营房里,吴炎智他们连与重炮连驻在一起。不服输的重炮连指导员又找一位身体比较强壮、家住安徽省霍邱县的士兵,带去找吴炎智,非要吴炎智跟那位士兵摔跤,比试比试。吴炎智拒绝好几次,最后一次终于没有拒绝。
那一天,重炮连指导员带着那位士兵又找到吴炎智,吴炎智答应了,就在他们自己连队驻地的门口,与重炮连的那位士兵摔跤。那位士兵力气确实很大,但是吴炎智更灵活,两人僵持没几分钟,吴炎智就把对方重重地摔倒在地。从此,重炮连指导员见到吴炎智,就改称他“重型坦克”。
这话很快传到营部,营教导员任静安说:“不叫‘重型坦克’,就叫‘小钢炮’吧。”从此,25岁的吴炎智就有了“小钢炮”的誉称。
1965年9月30日摄于磨盘山,前排中间年长军人,为时任537团政治处主任任静安
三、连队文化教员和文艺骨干
吴炎智小时候家庭经济困难,上学非常迟,14岁才上小学,所以特别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虽然只是小学毕业,却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入伍前曾在上海、合肥临时工作,仍然利用工余时间参加文化课学习。
在部队,吴炎智爱学习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1960年,部队招的新兵大都来自经济更加困难的县,不少是文盲,部队要求扫除文盲,将他抽到团部学习基本知识,速成学习一周后回到连队,当文化教员,帮助十多名新战友甩掉了文盲的帽子。部队推广汉语拼音,也是安排他先去学习,再回连队教没有文化的新战士。团部还将他抽去当了三、四个月的文化教员,在团部教授。
吴炎智还担任高射机枪排共同课目的化学教员,后来营部抽他去协研训练课程,回连队后就开始担任全排主要兵器、武器的课程。他带的班是尖子班,每次只要部队开展比武活动,都抽他们班去,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绩。
吴炎智是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的通讯员,在报纸上发表过通讯。
吴炎智性格开朗,从小就喜欢唱歌,吹拉唱样样会,笛子吹得也好,还会用鼻子吹笛子,就是将鼻孔对准吹气孔,用鼻腔喷出的气鸣响笛子,响成曲调,也算是一绝。
吴炎智识简谱,部队规定教唱的歌曲,他教唱得比较多。连队教新歌,多是他教。连队集体活动、文艺演出时指挥唱歌,也是他。每次举办晚会,都有他的节目。他自编自演的节目,参加过团里的比赛。
吴炎智还参加了179师文艺宣传队的训练,几个月的时间,使他的文艺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他们在60军的三个师和军直、军区都进行过演出。
摄于1961年
四、彻夜站完最后一班岗
在部队期间,吴炎智获得口头嘉奖3次、团假日奖励2次、一级技术能手4次、特等射手2次、投弹能手1次、五好战士4次,还作为团团代会代表和师团代会代表,分别出席了537团团代会和179师团代会。
部队首长器重吴炎智,多次要给他提干,他都婉言谢绝。他有一个没法说出来的原因,他妻子娘家家庭成份比较高。
吴炎智妻子与他同村,两人1961年6月结婚。吴炎智妻子娘家原先有4亩多田,奶奶1916年前后嫁给她爷爷时,带去嫁妆6亩田,土改时,7、8个人的家庭,因为这10亩多田,被划成地主。20世纪60年代,政治环境越来越复杂,吴炎智害怕提干考察时部队会发现岳父母家庭成份情况,不仅提干不成,自己还会倒霉。
临近退伍,上级号召老兵报名去边疆,吴炎智也积极报了名,团、营、连干部分别找报名者个别谈话。找他谈话的是已任团政治处主任的任静安,任静安劝阻他说:“提干你不干,边疆你就不要去了,今后会安排你工作的。”
吴炎智与妻子徐礼媛
1964年12月,部队在嘉山县集训。一天晚上,吴炎智带战士们刚回到连队,事务长就找到他,通知他晚上在连部吃饭,政治指导员找他有事。事务长神秘地笑着说:“以后我找到你,你别装着不认识我。”
吴炎智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不知道事务长讲这话是什么意思,感到很奇怪。大约不到10分钟,连政治指导员曾德全来了,他语重心长对吴炎智说:“组织决定给你提干,你不愿意,现在组织决定叫你去支商。”安排他到省供销系统工作。
那天晚上,正好轮到吴炎智站岗,他整整站了一夜岗,思绪万千,没有休息。
第二天早晨,全连集合,欢送他走,送他到火车站,高射机枪排三分之二的战友跟上火车,一直把他送到滁县,恋恋不舍。
全师1000多名退伍老兵都集中在滁县参加学习,吴炎智被指定为退伍老兵的班长。有一次,省供销社领导和60军政治部主任来滁县召开座谈会,安排三、四名退伍老兵作为代表参加座谈,吴炎智是其中之一。他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受到与会领导的肯定。
从此,吴炎智离开军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先后任定远县西卅店区团委书记、政工组长、炉桥区委副书记(分别兼任七里塘公社党委书记、年家岗公社党委书记)、吴圩区委副书记、张桥区委副书记、张桥区区长和肥东县撮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