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百年沉浮四世情缘---记吴希炎将军和他的后人

2020年12月10日,夜深了,我正准备入睡。突然,手机微信声响了一下。拿起手机,显示成都的吴狄先生有来信。点开后,一行信息映入眼帘:“不好意思,刚看到您的消息,微信主人已于上周过世,无法回复消息,请见谅。”我顿时惊呆了。这怎么可能?两个星期前他还好好的,我还收到了他的感恩节祝福呢。会不会是有人在搞恶作剧?带着疑惑,我快速在手机上写下几个问题:"什么时候发生的?”、“怎么回事?”、“请问你是谁?”对方立刻回复:“2号,跑完步,心梗或者脑梗。我是他的女儿。”确定无疑了。一刹那,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为吴狄流泪,说来连自己都难以置信,因为我和他的交往只有5个月,而且是在微信上。相识虽然短,可感觉好像认识了那么久。除了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外,更源于在安徽六家畈有我们共同的先祖。四顶山六家畈始祖七三公的墓园内,有一片吴氏将军碑林。在16位将军里,有我的天祖吴毓芬,还有吴狄的爷爷吴希炎/义勋。
吴狄在七三公墓前

 
 
我对吴希炎这位民国将军的关注,始于七八年前我开始追溯六家畈家史之际。吴希炎(1900年-1975年),出生在六家畈一个贫寒之家,姐弟四人,吴希炎是长子。他三岁丧父,母亲守寡。小时候他曾就读于养正小学。成年后,经族人引荐,谋到一个军队文书职位,后辗转到北京。他毕业于北京军需学校。靠着自己的人品和能力,他受到******战区副司令长官合肥老乡郭寄峤(台湾前行政院长郝伯村为其侄女婿)的赏识。作为一名桂系将领,被派驻上海。抗战爆发后,他随军撤往四川。抗战胜利后,吴希炎随升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兼西北军政副长官的郭寄峤前往甘肃。他担任第八补给区司令部少将处长。妻子丁淑清是长临河丁家桥人,小脚,目不识丁,是一位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他们育有二儿一女。
1949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重要的分水岭,是命运的转折点。面对高歌猛进的解放军,国军一些高级将领选择离开大陆。吴希炎处在了人生的多叉口,他顾虑很多,老母亲和姐姐还留在六家畈。思前想后,吴希炎决计听从长子吴秋梵的建议留下来。
吴秋梵(1923年-2010年),天生不凡。出生后,郭寄峤将他认做干儿子。3岁时,小秋梵在祖母家得了一种怪病,命悬一线,被道人带入九华山古道观,道号乙尘子,三年后生龙活虎的他被送回祖母面前。7岁那年,母亲从上海回来接他去读书。父亲见他体弱,托******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介绍,拜太极宗师杨澄甫为师,成为关门弟子。抗战初期,他在重庆江津国立九中读完中学,后考入西南联大。1944年,日军进犯贵州,他投笔从戎,参加了空军,被送到美国培训。一年后,战争结束,训练班解散回国。吴秋梵退伍,转入四川大学经济系读书。在川大时,他加入了******地下党外围组织。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甘肃父亲身边。1947年他与山西望族令狐家族的令狐明殿举行了婚礼,主婚人是他父亲所在的第八补给区司令部中将司令、被称为“抗日常胜将军”的陈长捷。1949年元月2日,他们的长子吴狄出生(曾用名吴智元,小名元元)。
小吴狄百日照(兰州)
 
争取父亲起义是组织上交给吴秋梵的重要任务。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成功说服了父亲,帮助父亲做出了一生最重要的决定,选择将国军大量军需物资和黄金,交与共产党。全家按照吴秋梵的计划,离开了甘肃,来到成都。此时的成都,国民政府在做最后的挣扎,军警特宪到处抓共产党,白色恐怖遍布全城。为了配合成都的解放,血气方刚不安分的的吴秋梵参与了更多的革命行动,这样的行动无一不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他利用父亲的关系,去策反军队被服厂厂长(未果。开放后作为台商回来投资);他把一台发报机藏在家中;在遭到突袭后,他靠翻墙才得以逃脱。在国民政府做事的吴希炎,面对这个替共产党做事儿子,整天担惊受怕,替他捏着一把汗。
12月27日,成都解放。尘埃落地,等待吴希炎的是学习、甄别,等到消停下来,他被退休在家。没有工资,只能悄悄变卖家里的旧东西维持生活。他逃不过历次的运动,尤其是文 G,对他的冲击******。
挨 斗时,他被挂 牌站在高板凳上,交代所谓的历史问题。抄 家时,有人怀疑他在家中藏钱藏枪,把屋子四周墙壁都敲烂敲空,甚至连累他小女儿的家也被查 抄。
有次他被抓到学校,被人用金属扣的军用皮带抽打。他疼痛难忍,万念俱灰,萌生了一死了之的念头。趁小儿子送饭时,他请求买点老鼠药送来,幸而孩子没有听他的。被放回来后,对生活更加绝望,家中生活来源完全依靠小儿子每月寄来的15元。夫妇俩常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叹气发呆。对过往的事情,他们绝口不谈。1975年,吴希炎在苦难和贫困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解放后,吴秋梵因为争取父亲起义有功,被安排进入省级机关工作,还被指定给领导同志传授太极拳。厄运降临到他身上是在1958年。一天,办公室主任神秘兮兮地让他去北碚给“干部学习班”送去一封信。当他坐着小轿车到了那里才知道,哪有什么干部学习班,原来是干部劳 j 所,专门收容右 π等。他亲手送的那封信,正是将自己送进该地的报到单。就这样,他被分到”民一队”运输组,每天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在三年特殊时期,他吃野菜,吃发芽土豆,吃白泥巴,甚至吃爬满蛆的死蛇,只能靠打拳让毒素排出体外。1964年秋,他们迁移去千里之外的峨边(小凉山)大渡河畔的沙坪。那里是800里的原始森林,瘴气横生,还有令人闻之色变的近尺长的蚂蟥、吃人的野豹。。。。。。吴秋梵他们上高山砍树放木,在坡地开荒种茶等。在付出数千生命之后,垦植的万亩茶园果园终成规模。即便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吴秋梵仍不忘练拳。
 
自从吴秋梵进了劳 j 所,妻子就不断替他讨要说法。当饥荒来临,饿殍遍野时,吴秋梵不知自己能否活着出去,为了不拖累家人,他写了离婚书给妻子。妻子为此伤心,更要为他鸣冤叫屈,最终惹怒领导,被发配到了大山深处。爷爷家难以养活两个孙子,吴狄被送到了母亲身边。母亲一个月十五六元,不够两人用,只能靠给别人打毛衣来贴补。她身体不好,又苦又累,没钱治病,最后病死在大山里。她被葬于大渡河畔,后来尸骨被洪水冲走不知去向。
吴秋梵和妻子令狐明殿
 
九死一生的吴秋梵,迎来了脱离劳 教的一天。让他难以置信的是,所有部门都没有处分他的记录。换句话说,他是莫名其妙而来,莫名其妙而去。然而,这一来一去,时光已然过了22年。当国家发布干部离退休政策时,他拿到了原组织负责人的证明,但有关部门仍不予承认,此时的他,早已看透人生,与世无争。他注定一生清贫。
回到成都这三十年,他把全部心血注入了太极的拳艺和拳理,写了很多高水准的著作。他曾到大邑鹤鸣山道观一边打坐解悟,一边研究观内那些晦涩难懂的藏书,用两年时间,注释撰写了<<张三丰真人“无根树”悟解>>。2001年,成都电视台播出<<太极人生>>,详细介绍了这位前半生命运坎坷,后半生淡薄名利的太极大师。2010年,吴秋梵因癌症去世,享年87岁。
醉心于太极研究的吴秋梵
 
2020年7月,靠着六家畈族史研究专家吴钊的牵线,我跟吴狄建立了微信联系。初识时,我提出跟他通话。他回复:“语音沟通怕有点儿难,还是码字好。”我猜出了几分:“您是不是讲四川话?”他说:“就是”。我笑了,因为我有几位堂哥堂姐在四川,我去过那里几次。“四川话我大概能听懂。要不要试一下?”他立刻应允。语音开始后,他反复问我是否听懂了他的四川话。确认无疑后,他的话匣子打开了,足足聊了一个半小时,相见恨晚。那次他谈了很多,可惜我没做笔记,我以为来日方长,有些事情可容以后慢慢细问,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走了,十分后悔。
在那次谈话中他告诉我,2018年在女儿的陪伴下,他们夫妻俩迫不及待地回了一趟六家畈。提起这件事,他显得很兴奋,他说为了这一趟旅行,他已经筹备了两三年。六家畈在哪里、怎么去、住哪里他一概不知,于是他在抖音上输入“六家畈”三个字,靠着抖音联系上了一位在六家畈街头修手机的小赵,为此他特别开心。他还告诉我:“我们首站就去了你家府邸拜谒。吴家花园搞得不错。”他感叹:如果那年不回去的话,以后再回,我或老伴可能就不一定在了。
吴狄一家三口在六家畈

 
吴狄很感谢家乡人的鼎力相助,才得以祭拜祖坟,瞻仰祠堂。他在微信中略带伤感地写道:“感谢各位族人能给我祖父在祠堂留有一席之地,若无大劫永世长存! 我等小辈就像巢湖里的一滴水随波远去。故乡是回不去了,她在我心中定格。”
有件事让他充满内疚且耿耿于怀。在六家畈,当管祠堂的本家问他能否捐资时,由于经济原因,他不敢应承。这事令他脸红,他自述“我们这一房真是辱没祖宗,甚感惭愧”。回四川后,他特意写了一封信给祠堂,解释了此事,并许下承诺,以后倘若他的后代有能力,一定给祠堂添砖加瓦。“从此六家畈人的烙印就打在我身上了。”他颇为感慨地说:“如果我爷爷当年出走的话,这次回老家,就不至于这样寒酸了。”
其实,他对故乡没有太多的记忆。他只记得小时候,听爷爷说过他们的老家在六家畈,有祠堂。听奶奶说过四顶山经常有狼出没,以及大年三十奶奶做的家乡味道。他还记得,他的父亲在七八十年代,曾回过一趟六家畈,并带回来一本讲家谱溯源的书。那是他******次接触到和六家畈有关的东西。 站在六家畈的土地上,他努力寻找梦中故乡的痕迹。那是他在长辈的述说中,再加上他自己的想象中拼凑出来的。虚拟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大相径庭。他原以为自己多少能听懂一些家乡话,哪知真到了那里,他才发现,故乡的话竟然一句不懂。老房子早已不在,时代的变迁让他有喜悦,也有不少的遗憾。
吴狄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从老家回来后,他加入了“兴隆世家-六家畈吴氏宗祠族群”,把微信头像换成了吴氏族人的******宝塔---振湖塔。除此之外,他还请人把他的六家畈之行做了抖音视频。思乡的时候,他就拿出来看。他自述:“每次看都会鼻子发酸。”7月中旬,安徽闹水灾,他和我都很关心。修手机的小赵给他发去来自六家畈街头的现场报道,他都会即时转给我。他跟我说:“一笔难写两个吴。我在外走过很多地方,在大山深处无助时,有人告知我,这儿附近某某地有吴姓族群,听罢此话倍感欣慰。总之,天下吴姓一家亲。”他叮嘱我:“你在那边,留意你身边吴姓人士。我二叔的儿子,吴涛(名不确定),九十年代去了那边,武汉出生,第三军医大毕业,曾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工作过。我二叔吴礼运,望你留意。在外能认识一个本家,也是一个好事哈。”、“至于在那边什么地方不知道,不必刻意,随缘******。”
吴狄的微信头像
 
吴狄是一个有心的人。他仅仅根据在吴氏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了解到六家畈另一位民国将军吴渤海过去一直住在成都,便给祠堂写信,打听到了在成都的一位六家畈人的联络方式,又通过此人的努力,联系上了吴渤海的儿子并见了面。“简直太传奇了!”他开心地说。对方对六家畈一无所知,吴狄理所当然成了宣传员。他还帮助我和吴渤海的孙子建立了微信联系。
为了让吴狄了解更多六家畈的历史,我把宗亲吴鼎民先生写的相关系列文章转给了他,他很乐意读。他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我和鼎民先生合写的关于六家畈族领兼诗人吴兆棨的文章后,******时间发来了祝贺。中秋节的头两天,他记错了时间,给我发来了中秋节的祝福。过了一会儿,他又发来信息,配上一个笑脸:“哎呀,老糊涂了。将错就错了吧,相互提前祝福了。”
11月15日,美国大选正热闹。他转了两个帖子之后,便没有动静了。26日感恩节,我想起了和他有一周多没联系了,就给他发去问候。不久,他发来了信息:“抱歉。多次想给你转发一些文章,总觉得外边信息更通畅些,此举尤感多。。。。。。这就想到给你发的信息是否过频,干扰你日常生活,怕惹厌,坏了良好氛围。还望多发信息,这边捡些当地有趣的传之。顺致感恩节快乐!”紧接着,他转了几则帖子和两个群聊记录。我算了一下时差,这个时间点是北京时间清晨4点多,他总是起得那么早。岂料,这就是我看到他最后的微信了。
在2020年这个多灾多难的庚子年进入尾声的时候,吴狄走了,那么突然,让人促不及防。******可以安慰的是,他带着家人回了一趟老家,那是他******次去,也是最后一次去。从他那个懂事孝顺的女儿那里,我对他命运多舛的人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1965年,16岁的他,下乡到德昌农村。1976年他结婚了,妻子是一名善良的插队知青。1978年伴着知青返城大潮,在农村插队13年的吴狄总算回到了成都,在西金厂做工人。夫妻俩相亲相爱,恩爱有加。他们有一儿子,日子过得清贫,一家人却是其乐融融。然而,在儿子17岁时那年,不幸再次降临,一场车祸夺去了年轻的生命。闻听噩耗,吴狄冷汗直流,妻子痛不欲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差点毁掉这个家。
吴狄夫妇和儿子
 
几年后,他们终于度过了这艰难的一关,又添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吴狄八十年代因工伤导致眼睛受损,到了1999年,病情加重,双眼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几乎失明了。平时他很少出门,喜欢听收音机,中文视听网、美国之音都是他常听的。他在世时,我和他用微信聊天,来往正常,我从未意识到他视力不行。他过世后,我从他女儿那里得知,原来他是手持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个字一个字地辨。真相让我难过,早知如此,我真该用语音跟他对话才是。
2017年底,吴狄的妻子被查出癌症。化疗初期,女儿不在身边,吴狄每次都会陪着爱妻一起去。中途妻子一度想放弃,有一周甚至都没去医院。吴狄一直鼓励着她,陪着她坚持把化疗做完。吴狄很勤快,什么家务都不让妻子做。为了让她多吃一口,他换着花样做饭。化疗结束后没多久,妻子又因血栓再次住院。妻子出院几天后,他也累得住院了,血压高达208。夜里,他心疼妻子和女儿,坚决不让她们陪护,也不请护工。半夜上洗手间,他眼睛不好,竟走到病房外,并顺着光亮一直摸索到了护士台,最后还是护士把他送了回来。
吴狄曾经跟我说,没有女儿的帮助,他们老俩口就不能成行,他多年的宿愿就无法完成。吴狄离世后,我开始接触到了他的女儿璞璞。璞璞只有23岁,我有一个和她一般大的女儿。这个年龄的女孩,在父母面前还经常撒娇甚至啃老呢。璞璞却成了家中的顶梁柱。2018年她在卡塔尔航空公司上班,元月底休假,本想悄悄回家给父母一个惊喜,没想到正碰上母亲次日做手术。她在手术单上签字时,才发现母亲患的是癌症,原来所有亲人怕影响她工作,都瞒着她。为了照顾母亲,她在3月份辞职了,每天在医院陪母亲做放化疗。半年后,母亲的身体好一些了,她带着父母去西安散心。2019年4月,她又陪父母去六家畈以及南京苏州。所有的行程都是她一人安排,所有的费用也是她一人支付。父亲过世后,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既要处理父亲的丧事,又要照顾和开导身体欠佳的母亲。她懂事得让人心疼。
在璞璞的眼里,父亲是一个正直、温和的人,生活节俭,很有毅力,做任何事都不会半途而废。他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在跑步机上跑步锻炼,这一跑就是二十多年。她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脸上经常挂着的笑容。她小时候,爸爸常让她骑坐在他的肩头“骑马马肩”。她长大后上夜班,每天半夜三四点才到家。父亲为了让她吃上热饭,凌晨两点多就起来把早饭做好,放在蒸笼里。天天如此。璞璞非常爱她的父亲。她告诉我,尽管父亲走了,但她会一直保留着他的手机和微信。
璞璞带着父母游南京
 
我要的太极大师吴秋梵的照片一直找不到。可是有一天,璞璞发来了他的好几张照片,还有一段打太极的视频,我如获至宝。一问方知,这是她在她父亲手机里找到的,她原先也不知道。“我父亲喜欢删记录,他只保留他觉得重要的。”这让我多少有些惊讶。在我和吴狄的交往中,每回提到他父亲吴秋梵当年劝说他爷爷一事,他总是略有微词。可他却不声不响把父亲的身影一直存在手机里,时刻带在身边。
吴家几代人的遭遇是历史的缩影,令人唏吁。所幸的是,我在璞璞的身上,看到了这个家的未来,这个家复兴的希望。
今天(2021年元月2日)正好是吴狄先生72岁冥寿,谨以此文来纪念这位将军的后代、我的宗亲。

上一篇:远人|合肥洼地吴:去洼地吴,找吴智勇

下一篇:宗亲吴芝宝和大家在家族群聊天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