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吴考古

华夏吴姓始祖源流史话(五)

华夏吴姓始祖源流史话(五)

非主流山水间闲云.吴敬宪于沪浦

读《论语》、读《道德经》论泰伯

笔者梦游苏南,拜祭泰伯。泰伯因孔子而千秋万古,到处寻找《论语》。梦寐中觅得《论语》,细细去领会孔子。

《论语》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华夏上古孔子的崇高理想,是仁与德。仁是社会的仁,是真善美的仁;德是政体的德,是修己以安百姓的德。

孔子极力赞扬谦让美德-对政体而言,《论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推崇国王让位而不是争权,如尧舜禹。史戴异说有舜囚尧,那可是夺位之争呀。

孔子闻泰伯不禁赞曰至德,他不仅推崇国王让位,而且推崇继位谦让。后来形成嫡长制,避免兄弟之间非份所想。

意外情况下而不是兄弟争夺,是继位谦让。如泰伯、仲雍、季扎。且看阖闾与僚堂兄弟你争我夺,觅得勇士专诸哩!

《吕氏春秋》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道德经58》:“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

《论语》子曰:“里仁为美”,“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就是孔子推崇的真善美的仁,邻里之间要真诚、善良、友爱。推而广之,所是和谐社会。

《论语》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没有了公众道德,那就不是仁了。

★泰伯、仲雍、季扎谦让之美在于无欲而不争,原意是放弃王位。由于无欲而不争倒可以避免杀戮,避免百姓和士兵更大的伤亡。不争可以使百姓安宁,造就一个安宁而和谐的社会。

笔者梦游千年,冥想中去返视老子。《老子》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如果国王贵族不仁,百姓就遭秧了。

《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主无为而无不为,无欲,是谓不争之德。

★泰伯、仲雍可谓无欲无为而不争,无为而有为。他们辗转跋涉,开辟新路,开发荒芜之地,开拓进取。泰伯、仲雍、季扎至人也,孔子赞曰至德。

笔者以为泰伯、季子塑像堂而皇之戴上了始皇皇冠,有违泰伯、季子本意。返朴归真才能体现泰伯、季子的高风亮节,谦谦君子的可贵形象。

《论语》子曰:“君子无所争”。君子之于天下也,有所为有所不为,只问是否符合道义。孔子倒与老子一致,泰伯、仲雍、季扎真君子也,纪念他们的意义在于此。

笔者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上面写道:(无锡)“跨上吴越路,震撼持续引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泰伯奔吴》主题雕塑...”。见一副照片,有泰伯、仲雍、季扎塑像,泰伯、仲雍执分叉铣,赤足;季扎双手挥锄,赤足。

笔者在先旅游时尚无,笔者以为这幅塑像那才是谦谦君子、返朴归真了。

泰伯、仲雍、季扎,《老子》曰:至人也;孔子曰:谦谦君子也。纪念泰伯、仲雍、季扎莫过于仁与德!

这几篇不入流的传说,十几年前就写了。这次来沪,顺便改动一下,发吧!(待续)

上一篇:华夏吴姓始祖源流史话(四下)

下一篇:华夏吴姓始祖源流史话(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