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周易》与至德文化

厦门泰伯论坛系列报道之十九

《周易》与至德文化

吴砾星 吴建文

                         

      历史上被誉为“让王”的周太王古公父之长子太伯,三让天下,万里奔吴,奠定周王朝八百年之不朽基业;修渎化蛮,开拓江南,开创了伟大的至德名邦,成为江南人文初祖,创启华夏之姬吴巨族,名扬千古,《史记》列之为“世家******”,孔圣人更颂之为“至德”。三千载以还,至德文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闻名中外的千古奇书《周易》,成书于周文王和周公,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的元典文化和源头活水。岐山均为太伯、周文王、周公故里,《周易》的演进和发展与周文王和周公固然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周文王、周公分别 作为太伯的侄儿、侄孙,其《周易》成书与太伯等先贤的深刻影响与思想积绽也分不开。
      至德是崇高至上的一种大德,至德文化的基本解释就是以谦让、孝友、诚信、自强为内核的最高境界的道德文化,是太伯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周易》多方面体现了至德文化,本文从六个方面刍论之,以抛砖引玉。
修练德行
        德行,是指道德品行、素质,也被用于讥讽,表示瞧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用此词。语出《易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德性,也叫德行。为什么把德性德行放在******位?司马光曾以此来评判人:德才兼备是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德才皆无是庸人,才大于德是小人。还感慨:传位授业,若不圣人君子,宁与庸人不与小人。可见,无论做人做事,德字为先。故说德性乃为人首要。
      国以德为基,人以德为本。纵观全篇,《周易》几乎都与至德文化有关,特别是与人们的道德行为发生密切关系。在孔子以传释《周易》中,“德”字共出现40次,而在《象传》部份出现14次之多。
      有学者认为《周易》是养德c身的,告诉人们如何分辨不同的情况、在不同的境况下修身养德,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它所代表的是社会正面价值的取向,起到判断行为与否的作用。对于人类行为的规范,德行就是首要部分。
      孔子晚年,曾经花了很大精力去研读《周易》,其学生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师:“您也相信这个占卜啊?”孔子说:“《周易》里面有好多古人的哲理,我读它并不是钻研占卜,我是研究其中的道理。”
      孔子苇编三绝,写下了《系辞传》,上篇以“不言而信,在乎德行”终结,下篇首章以“爱民家行曰义”而结,末章以“德行恒易”、“德行恒简”始,终始以“德行”。孔子所讲的“德行”相当于长沙马王堆帛书《德行》的“德之行”,指的是优良品德意识。《周礼地官师氏》的“德行”包括“品德”和“行为”两个方面。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的注解是:“德行,韧庵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以“德” 为品德,“行”就是行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品德意志、品德情感、品德认识、品德行为、品德境界这五个方面,才是完美的德行。
     《周易系辞上》:说“易简之善配至德。”易简当指乾坤,《周易系辞上》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逸周书谥法》说:“一德不解曰简。”解读为懈。《礼记王制》云:“有旨无简不听。”郑玄注:“简,诚也。”《礼记中庸》说:“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 
      “易简之善”是“至善”,《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又说:“《诗》说: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亦同于老子所说的“上善”,《老子道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至德”即“中和”,《周礼师氏》说:“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郑玄注:“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中和之德,本于天地,《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说:“《诗》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太伯无疑是德行修练的典范。作为周太王古公父的长子,太伯以下还有其次子仲雍和三子季历。但周太王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他这里所说的“昌”是指其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就是说他是寄希望于三子季历一系来继承并开拓其王业的。太伯为了遵从父亲的意愿,避免手足相残,便将原本应属长子的王位继承权禅让给了三弟季历。他与二弟仲雍趁父亲生病之时,托言往衡山采药而离开了故国。此为太伯三让天下中之一让。不久,周太王病逝,太伯与仲雍回去奔丧,季历与众臣要求太伯留下继位,太伯坚不肯受,丧毕乃去,此为二让。后太伯为了让季历安心于周国王业的经营,和仲雍向东南跋涉3000多里,来到荆蛮之地勾吴,断发纹身,避居梅里;季历去世后,姬昌又派人来吴地接太伯继位,仍被拒绝,此为三让。太伯奔吴,三让天下,才使周国的王位经季历而顺利传给了有为之君、《周易》重要作者周文王姬昌,从而成就了周王朝800年的伟大基业。同时也正
      是太伯的奔吴,才开启了吴地和江南光辉灿烂的文明史。
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是《周易》乾卦的卦辞,历来解释不一:《左传》襄公九年载: 公元前364年穆姜释随卦卦辞,以元为仁,亨为礼,利为义,贞为正,称为"四德",赋予道德规范的涵义。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引《子夏传》说:"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认为乾卦"四德"意味着阳气始生万物,物生而通顺,能使万物和谐,并且坚固而得其终,宋程颐在所著《易传》中,依据孔说,将此四字解释为"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以元亨利贞为天道生长万物的四种德行。朱熹将此四德解为元亨利贞之"理",表现为万物从生长到成熟四个阶段,"物生为元,长为亨,成而未全为利,成熟为贞"。四阶段周而复始,被称为"贞下起元"。
      “元亨利贞"分别代表仁、礼、义、智。具有万物创始的伟大天圆,亨通顺利的成长,祥和有益前进,贞正坚固。元、亨、利、贞为《周易》中的四德,穆姜将其解释为四种德性,有四德者,随而无咎。这条卦辞的意思是:乾卦,象征四种美好的道德境界,表示事物经过元始、通达、和谐、贞固四个发展阶段,先后达到的体仁长人、嘉德合礼、利物合义、贞固干事等道德境界。这就是提倡道德意识,做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主体修养。
      从此卦卦爻来看,也体现了至德文化。初爻是阳德潜藏;二爻为君德,为德厚;三爻为正道,为忠信进德修业;四爻为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五爻为至盛至美,天地同其德;六爻为天道自然,天有生生之德。
      至德世界是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所谓“富润居,德润身”,就是财富能够用来修饰房屋,道德能够用来修身养性。这样胸襟就会变得宽广,身体也会舒泰安康。所以,道德修养一定要意念真诚。
      谦让、孝友、诚信、自强的太伯四德,乃至德文化的内核。在现实生活中,谦让、孝友、自强,诚信四德,有其互为因果的逻辑链条与必然联系。如谦让者必能孝友与诚信,诚信者必能谦让与孝友,自强者必具诚信与谦让情怀亦不失孝友之品格。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社会贤达、风流人物乃至伟人,多数具备上述品格。
厚德载物
        谦让是至德的基石,孝友是人性的根基,自强是发展与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诚信是处世的首要品格。如太伯仅仅孝让王位、孝友持世,而没有自强不息的品格,是决不可建立勾吴并由此而为吴国奠基,至德文化就很可能不足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厚德载物”一语《周易》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阐述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周易乾象传》中的卦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苍天高高在上,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努力进取。《周易坤象传》又谈到了一个方面: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茫茫地势厚实和顺,人们重视品德要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
    《周易》的这两句卦辞,充分阐明了君子既应有超凡的才能,又应有超凡的德行及二者之间关系。君子要具有经世之才,就必须首先具有“天德”和“地德”――要像上天永无休止地运转一样,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刚毅奋发,追求不止;要像大地有广博的胸怀一样,承负万物,滋育万物,奉献万物。《周易.乾.彖传》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仍是以形象的比喻阐述什么是德:广阔、深厚的大地,它包容万物,利泽万物的仁慈德行宽广无边。
      民国时期,在梁启超任教期间,清华人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写入校规,逐渐演变成校训,成为大学中最著名的校训。意思是说,一个人要重视品德修养,多做好事、善事,日积月累就像滴水汇成江河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拥戴,恪守道德准则的团体就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厚德载物”意为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简单地说,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正是秉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太伯特立独行,勇于担当,白手起家,开天辟地,实现奔吴、修城、开河、挖渠……勤勉奋起的品格,始终贯穿于太伯人生。太伯的伟大人格创造了勾吴的繁荣,从而带来了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并由此而来极大地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衍进。
进德修业
       太伯三让,是道德之至;断发纹身,是至德赢得人心;立足梅里,瞬间千余户拥戴,是至德之果。如果太伯没有至德,何谈立足?何来拥戴?何谈开拓江南?何谈千秋伟业?何谈至德文化?太伯的人生实践告诉我们:道德是人生建功立业的基石,至德是太伯留给千秋万代的巨大资产。
      进德修业就是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孔颖达疏:“德谓德行,业谓功业。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欲进益道德,修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晋朝张华 《励志诗》:“进德修业,晖光日新。”宋代秦观《君子终日乾乾论》:“故凡乘势以应变,因时以立功,虽一听于自然,而进德修业,未始不以自强不息为主。”
      受《周易》“德论”的影响,后世谈及社会无不谈德,人们认为,德是时间万物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美德使事物于世有益,无德则无益于社会,恶德则残害万物。有此认识,人们可将“德”推而广之。推及士林,于是有了师德、艺德;推及政事,则有了政德、官德;推及百姓,于是有了父德、妇德。这就是说,德既包括政治道德,也包括政治人格,同时还包括所有人的品行,但重点在于进德修业方面。
    《周易乾》:“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德也。修辞主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也。”进德修业的意思是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其基本要求是:一是通过读书学习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使道德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二是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学识,增强本领,以便在事业发展中建功立业。三是进德修业的意志要坚定,坚定的意志是成功的前提。不增加自己的仁爱之心,反而将已有的良心丢失了,这是进德修业意志不坚定的表现。进德修业意志不坚定之时,也就是灾祸降临之日。所以益卦尚九爻辞说:“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清代名臣曾文国藩的《家书》,既是写给他父母兄弟的,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透过《家书》中的字里行间,可以领略到一位沧桑老人的人生感悟与谆谆教诲。正如其所言:“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人生在世安身立命之本不过这两项,洞明世事、经世济民也全凭这两项。
行善积德
      以太伯精神为内核的至德文化,千百年来默化在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质中,融入无数仁人志士血液中,激励我们超越自己,坚守价值,鼎故革新,勇往直前。尤是太伯的重义轻利、富民强国、富天下即富己的治理理念,于当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是仁政惠民、行善积德之国典。
    《国语晋语六》:“夫德者,福之基也”。“行善”: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仁、义、礼、智、信而已。"积德":是行善的结果,"德"者得也。你会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福及子孙后代。"积善"就是积德的意思。
      "行善积德"是一种人文素养,是一种个人"修行"建议,它是一种"个人"行为"自律"的文化传统。而在宣传推广的"公益"行动(为)本质上就是一种"行善积德",只是它是社会有组织的行为,目的是进行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水平。
      佛家的解释是:行善积德就是通过各种对治方法将内心的污染消除,使自己内在美好品德得以显现,内在的清净功业得以开发.比如说人的贪欲就是污染,有污染就会产生弊病造成无尽的痛苦,用布施这个对治方法去消除,这样我们清净性德才能得以显现,才能使人更加的快乐.具体的内容就要看自己哪方面的污染比较严重了。
      “积德”是行善的结果,“德”者得也。你会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福及子孙后代。“行善”: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 
    《周易》中讲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意思就是说:乾卦、坤卦的卦象代表天地万物,一阴一阳的变化,就是代表一年四季,阳代表太阳,阴代表月亮。《周易》的道理就是这样简单明了,如同人的善就是最崇高的的道德一样。
    《系辞传》是一部具备了完整思想体系的著作,相传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与弟子讨论六十四卦及卦爻辞的纪录,类似于《论语》。
    《系辞下传》第四章中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文言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两句名言含义非常深刻,它是至德传人的座右铬。积德行善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人文素质,积德是行善的结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这也是一种积德。
谦谦君子
      谦让是一种厚德载物的境界。只有谦让能容才能实现繁荣昌盛乃至世代不衰。古言:“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何也?多因失去了谦让包容之德所致。谦让是有而不居,也是前进中的谋略把握,但决非是不思进取的退让无为。太伯如果不践行谦让,将发生何种历史境况?而历代哲人和史家把太伯看作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多有褒扬。正是因为太伯三让。
      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谦虚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重要前提。
      谦谦君子是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至晕幕的核心内容是谦逊礼让,是至德传人的一种美德。而《周易》第十五卦为此做了专门的阐述,是一篇发人深省的道德论。“满招损,谦受益”也是至德传人的座右铭。谦卦,亨通,肯定谦虚的美德作用。
      易曰:“天道之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人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谦虚的作用,请看卦爻:
      初六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意思是说:能谦其所谦的君子,可以渡过大川。吉利。
      六二 鸣谦,贞吉。敢于说出自己的不足,合乎正道而吉利。
      九三 劳谦,君子有终,吉。因不足而勤劳奋发,君子有好结果,吉利。
      六四 无不利,为v注:这个为字还应加上一个提手旁w谦。感化不足的人,没有什么不吉利的。
      六五 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不与邻人同富,利于侵伐,没有什么不利。
      上六 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承认不足以自勉,扬言不足以迷人。
道德修养
        从本质的层面讲,太伯之让是:孝友之让。因为其让的思想根源、心理基础是孝友情怀。正是太伯的孝友之德,成就了古公父家族兄友弟恭。因此而实现孝让王位,避免了争斗,顺利地实现了古公心愿,从而成就了周王朝800年的兴旺繁荣,也成就了吴地的发展与兴盛。更为宝贵、更为永恒的是成就了至德精神大厦,并于公元前514年在今苏州建立国都,成就了今天的江南。无疑,太伯是道德修养的楷模。
道德修养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理想而对自己的品行进行锤炼和陶冶的功夫。有时也指经过这种长期努力所形成的道德情操。道德修养是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修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
      道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人文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凡有大成者,无不厚德载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崇尚道德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道德修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较高的道德水平和境界。《周易》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道德箴言,特别是靠品德修养而转变祸福的观念是十分强烈的。怎样加强道德修养?孔子所著《系辞传》下传第六章从下列十卦,深刻阐明了道德修养的主张:
    《履》卦象征道德修养的基础始于礼仪,在和谐环境中达到理想境界,用和谐的态度处世行事;
    《谦》卦象象征谦虚是道德修养的手柄,象征用礼节制约自我,在尊重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以光大;
    《复》卦象征仁慈友爱的天性是道德修养的根本,虽然阳光细小但却与阴柔众多具有本质的区别;
    《恒》卦象征持事有恒是道德修养的固定,有恒心的人虽然处于繁杂的环境中却仍然不改变自己向往的事业;
    《损》卦象征克制自我是道德修养的条件,损有余补不足虽然开始做起来困难但最后施行起来却很容易;
    《益》卦象征不断学习提高自我,造就自我是道德修养的充裕,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与时俱进,毫不造作;
    《困》卦象征克服困难超越自我是道德修养的难点,虽然身处逆境但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
    《井》卦象征恩泽于大众是道德修养的场所,象水井那样源源不断地流出清泉供人们饮用;
    《巽》卦象征公平竞争、机会均等是道德修养的制度,象秤杆称物那样公正无私。
    《蒙》卦象征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
         值此社会转型之期,浮躁失德烈甚,亟需制度开新、文化重光,守护和传承华夏至德文脉,尤显迫切。研究《周易》,研究至德文化,为民族之未来启明,为社会之教化而导航,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家风建设,卓有价值。《周易》中至德文化的光芒永远闪耀。 
      主要参考书目、文章:《白话周易》、《道德经合集》、《太伯四德与吴氏四维》、《华夏吴氏情》等 
       【作者简介】吴砾星 谱名增魁,号壮程,1967年生于湖南湘乡,《农民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国家民政部至德企业文化发展中心泰伯文化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创会会员,泰伯论坛、吴芮文化研究联席会议、少微文化研究中心、湖南至德文化专业委员会、原湖南吴文化交流协会及内地******省级业主与社区组织“湖湘社”等平台主要发起人。
      吴建文 1953年生于湖南涟源,湖南娄底市税务稽司衷局长,现任湖南至德文化专业委员会、娄底市至德文化研究会顾问。

上一篇:建设文化载体 再创吴文化辉煌

下一篇:泰伯文化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