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动态资讯
说吴考古
历史文化
吴起源
吴分布
吴发展
宗祠墓园
家规家训
吴文化
淮军文史
善举创业
人物
历史人物
现代人物
名人纪事
景点
六家畈
古居民群
吴氏宗祠
始祖陵园
粮仓文化园
安徽票证博物馆
畈塘·拾吾舍
三飨一宅
吴家花园
淮军昭忠祠
振湖塔
视频纪录
文化交流
诗词
散文
传记
纪实
博艺
寻亲问祖
谱牒大全
港澳台外
华南地区
华中地区
华东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吴氏纪念馆
祭文
故事
概况
纪实
新闻资讯
历史文化
人物
景点
视频纪录
文化交流
寻亲问祖
谱牒大全
吴氏纪念馆
概况
强化祠堂功能
厦门泰伯论坛系列报道之三十一
强化祠堂功能
吴再兴 吴振达
祠堂是族人祭奠缅怀列祖列宗的圣殿,是一个家属的纪念馆,也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走进祠堂,仿佛能感知先人的存在。在祠堂,最重要的是让后辈子孙缅怀先辈,寻找我们的血脉之根、精神之根,看到自己的胎记。历史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祠堂就是传承家族文化的神圣场所。
记得一个伟人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历史传承的民族是不会走得久远的。纵观世界文明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文明,前三个古代文明早已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唯独中国的文明却流传了下来。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称赞我们古代中国文明的传承相比于其他三大文明,古代中国文明是保存最完善的。这主要得益于古代中国对入侵者的抵抗及自身对于文化历史的留存和传承要远远好于其他文明古国。
自夏、商、周时期出现华夏文明之后,虽然一直进行着朝代更迭,但古代史官和史书的出现,极大程度保存了华夏文明的传承,注重传承也是华夏民族之一大特色。正如古代中国注重家族传承、注重子承父业、传宗接代、香火传递的传承思想,为五千年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基础。因此,家族之中的祠堂、族谱也是不可或缺的历史传承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国家,特别是经历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得以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极大的提高。而这一切,又反过来促进了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追求。而修缮祠堂、续修家谱正是这一追求的表现形式之一。人们不难发现,在每一座祠堂的背后,都有一批虔诚、执着、守望的老人。每一条通往祠堂的路上,都有一双双注视的眼睛。所以祠堂不应该消失,不但不应该消失,而在改革开放、圆中国梦的今天,祠堂作为历史传统文化的纪念馆,更有它存在的重大意义,其功能必须强化。
如今在修缮管理得比较好的祠堂里,在新的历史时期,也赋予了祠堂新的时代功能。很多祠堂里“族规”“家训”堂堂正正上墙,多有劝诫,为后人遵循。同时也渐渐恢复了祠堂的众多历史功能:聚会、议事、倡学、教化育人等等。有的作为本村组的老年活动室,并订有书报,供大家学习。总之祠堂文化日渐发扬光大,实属可喜。
然而在可喜的背后,还有许多老祠堂情况不太乐观。其一、在中国许多乡村,祠堂已年久失修,或剩下断墙残垣、或已成遗址,而在城市中更难找到几个正规像样的祠堂;其二、在城镇建设,平田整地的建设中,由于对历史的遗存重视不够,好多有价值的祠堂都毁于一旦,实属可惜。而有些地方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口头答应另外择址安排重建的祠堂,在有关方面相互推诿之中,迟迟落实不到位。总之,我们需要改革开放,需要抓经济建设,但是否在这一进程中,也把这祠堂作为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好好地保护、保存下来,作为我们世代后人进行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基地,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文化景点,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这些都在考验着有关政府部门的文化眼光与智慧。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同时我们也需要传统道德文化传承的场所,需要精神灵魂的食粮,需要人类文明的洗礼。
祠堂非但不应该消失,而其功能尤需强化。我们不仅要对时代负责,而更要对逝去的先辈负责、对后人负责、对历史负责。我们是先辈的继承人,有守护之责,更有光大之责。敬畏祖先,慎终追远;热爱家乡,服务乡梓;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 也是作为人,而必须具备的做人根基和道德要素。
通过祠堂,先人之灵得以安息,后辈小生藉此缅怀瞻仰,训练道德、完善人格、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一代。这既是先辈的遗愿,又是时代的要求。
世世代代的荣辱经验不能忘,祖祖辈辈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秉承中华******文化,尽自己的微弱之力,让祠堂传给子子孙孙,让祠堂成为他们人生的******课堂。让他们认识人生:这里是自己精神的起点,又是自己灵魂的归宿。
祠堂,是我们大家的祠堂――精神之根。
愿每一个回得去的故乡都有一座祠堂。
祠堂若在,家族必兴!
有关政府部门必须贴近民意,关注民生,把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工作,落实到实处,造福人民,造福人类!让老百姓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这是一个回归理性的举措,谁人都有祖先,谁人都应该对祖先常存敬畏之心!
祠堂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一小部分,必须随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小气候受大气候的控制和影响。不可能逆大气候而动。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迎合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余年来,祠堂文化已奄奄一息。改革开放之后,祠堂文化暂趋复苏。有祠堂就要有活动,要有人气,不能造了祠堂关门大吉,阴气重重,杂草丛生,成为蛇鼠之窠。所以,要充分强化祠堂的功能,做到“三防”“六要”“四坚持”:
“三防”是:
(一)防止祠堂宗教化,成为念佛烧香的场所;
(二)防止祠堂低俗化,成为茶馆赌博、乌烟瘴气的场所;
(三)防止祠堂荒废化,成为杂草丛生、无人管理的场所。
“六要”是:
(一)要成为尊祖敬宗,祭祀祖先,学习和纪念祖先的场所,要学习和发扬祖先的至德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要成为寻根问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成为宗亲联谊会的活动场所,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要设立登记簿,登记来客姓名、联系方式。
(三)要成为道德教育和文明理性教育的基地,要布置道德教育内容族规、家训之类的书画,培育高尚道德、奉献精神。
(四)要成为农村文化活动、老年活动的场所,阅览书报,喝茶聊天,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邻里团结。
(五)要成为农村民俗收藏陈列的场所,把旧宗谱、旧碑刻、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以及古旧用品收藏陈列,成为新旧历史对比教育的场所。
(六)要加强管理,订立管理制度,轮流值班,随时接待参观和寻根问祖者。接受文管会的指导,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坚持”是:
(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
(二)坚持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四)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我们要把常州祠堂文化推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为打造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为文化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家族有家风,民族才会有传统,民族有传统,国家才会有国魂。而祠堂恰恰具备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这一载体功能。
祠堂不应该消失,功能应当强化!
【作者简介】吴再兴 常州吴氏名贤研究会会长
吴振达 常州吴氏名贤研究会监事长
上一篇:
宗亲组织建设管见
下一篇:
族谱的前世今生及在当今的社会功能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