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札与伍子胥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83年,《国语越语下》记载:越王勾践问,“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吴国当时正发生非常严重的蟹灾,整个吴国粮食作物因之减产,甚至到了连明年春播的种子都留不足的地步,一说是吴国发生了大旱灾,蟹和稻快连种子都留不下来了)。越王因此想趁机打吴国,范蠡认为,上天灭吴的迹象已经出现,只是人事的机缘还不成熟,等到人事和天地相合了,进攻吴国才能胜利,劝阻了越王。三十六计中的趁火打劫,用了这个典故。
一千七百九十年后,苏州又发生了一次蟹灾,《平江记事》所述,公元1307年,“吴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螃蟹多得象蝗虫,满布田野,吃光稻谷。实际上,稻蟹可以共生,稻养蟹、蟹养稻,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公元前482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范蠡没有阻止勾践攻吴,于是勾践撕下吴越一家亲的友谊面具,攻入姑苏,杀吴国太子,夫差求和。
据传,在“稻蟹不遗种”事件之前,越国曾向吴国借粮,在第二年归还粮食的时候,把上好的稻过一下热水,再让吴国人用来做稻种,导致吴国粮食欠收,从此吴国人民对吴王夫差的智商产生了疑问。这个时候,勾践还是高举着友谊有面具,大谈吴越友好,对吴国有尊有敬。
总之公元前482年之后,吴越己经翻脸,此时季札与伍子胥己逝世,孙武子己隐退,伯执政,夫差再也没有激昂立志为父为子报仇,直到吴国灭亡,吴越合并而统一。
在吴国被灭的182年前,吴国的兄弟之国虞国,也是因为认不清真正的敌人,为了财宝而助晋灭虢,之后被晋献公所灭,产生三个成语:“假道灭虢”、“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晋献公的父亲晋武公原来被称为曲沃武公。当初,晋穆侯随周王讨伐戎族,战败回来生了公子仇。之后又讨伐戎族,获胜后生公子成师。后来公子仇继位晋国国群,而公子成师,在公子仇之子继承君位之后,分封到曲沃。之后公子成师与自己的儿子孙子三代人,进攻公子仇的后裔,前后多达六次,经历了67年,终于打败公子仇的后裔,成为了晋国国君,公子成师的孙子即是晋武公。晋武公贿赂了周王,把晋国的爵位从侯爵升格到公爵。晋武公之子晋献公(重耳的父亲)登基之后,又把公子成师的儿孙(自己的直系堂兄弟和叔父们)杀掉,立德无望的晋献公,开始立功,走上了扩张之路,包括灭掉虞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从吴虞二兄弟之国的灭亡而可见,与有德者可以真讲友和,但是与无德者,只能假意友和。
附
西周初期,周武王一共封了八个公爵的一等诸侯国,东周建立时,又出现了一些公爵国家,到了战国时期,各国都自封为王。
西周初期的八个公爵国分别是炎帝、黄帝、尧、舜、禹、商朝、泰伯仲雍的后裔、以及周文王的弟弟。分别是焦国、蓟国、祝国、陈国、杞国、宋国、虞国、虢国。
这些国家,被晋国灭掉三个(焦国、虢国、虞国),被楚国灭掉两个(陈国、杞国),被燕国齐国各灭一个(蓟国、祝国),被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并瓜分一个(宋国)。
最先被灭的是尧的后裔祝国,被齐所灭,最后被灭的是商的后裔宋国,舜的后裔陈国被楚所灭之后,其后裔在齐国取代的原齐国国君,而继续立国。晋武公灭掉炎帝后裔焦国之后,晋献公灭掉泰伯仲雍及周文王弟弟后裔的虞国和虢国。禹的后裔杞国被楚所灭。
八个公爵国家之中,最惨的是虞国,是被骗而亡,而且是被看似好友的晋国所骗而亡,而非战败而亡。这与它的兄弟之国吴国相类似,也是被看似好友的越国所骗而亡,而且越王勾践在楚国人范蠡文种帮助下,骗术不止一个两个。
而西周的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因为烽火戏诸侯,而致诸侯不愿受骗,导致西周灭亡。古公父的第十五世孙周幽王是骗人而亡,这与古公父的第十六世孙虞国国君(名字未知,历史上没有留下他的名字)和古公父的第二十六世孙吴王夫差不同,后两者都是被骗而亡。周幽王是骗了好朋友而亡国,吴虞二国是双双被看似好朋友的人骗了而亡国。
由此可以见得,季札公的诚信品行的可贵(当然,对于诚信品行不足的人<尤其是诚信品行有问题的所谓的好友甚至是所谓的师或长>的妥善处理,更加可贵),不仅仅是吴氏的典范,也还是整个姬氏及其分支姓氏的典范。
上一篇:吴三桂后裔族谱编篡委员会以及其他
下一篇:农业专家吴荣生发现海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