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动态资讯
说吴考古
历史文化
吴起源
吴分布
吴发展
宗祠墓园
家规家训
吴文化
淮军文史
善举创业
人物
历史人物
现代人物
名人纪事
景点
六家畈
古居民群
吴氏宗祠
始祖陵园
粮仓文化园
安徽票证博物馆
畈塘·拾吾舍
三飨一宅
吴家花园
淮军昭忠祠
振湖塔
视频纪录
文化交流
诗词
散文
传记
纪实
博艺
寻亲问祖
谱牒大全
港澳台外
华南地区
华中地区
华东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吴氏纪念馆
祭文
故事
概况
散文
新闻资讯
历史文化
人物
景点
视频纪录
文化交流
寻亲问祖
谱牒大全
吴氏纪念馆
概况
无锡吴桥与吴翥
吴翥(1874~1916),字子敬,又名梓敬。祖籍安徽徽州黟县横冈。幼年家贫,至上海南翔镇布庄学业,继为英商怡和洋行丝栈职员,买办,颇有积蓄,多行善事。因熟悉丝厂业务,与同事吕镜生在沪合股创办协和丝厂,后又办协安、闸北吴翁丝厂,经营十年,拥有资本40余万两。
宣统元年(1909年),他与何梦连、祝大椿在无锡惠山浜口开办源康丝厂。每年专程来锡收购蚕茧,兼理源康丝厂业务。由于源康丝厂位于大运河无锡段南岸,交通不便,过往行人渡河落水丧生者常有发生,遂萌发在京杭大运河上建桥的设想。民国4年(1915年)9月,吴子敬与无锡市公所总董薛南溟、副总董钱镜生合议,决定雇工建桥。因钢桥工料昂贵,地方绅士劝其改建两座洋式木桥,吴翥婉言辞谢,仍按前议建成钢桥。10月13日,吴与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船厂签署造桥合同,桥址选在黄埠墩以西,离无锡惠山不远。民国5年春动工,翌年3月竣工,造价为银洋32324元,全部由吴子敬支付,故命名为吴桥。
吴桥是无锡最早的钢铁桁架结构的公路大桥,沟通惠山至火车站的通道,成为无锡城西南北陆路交通枢纽。
吴子敬还在上海独资创办救火会、孤儿院、贫民小学等慈善事业。并在老家黟县捐资3万元创办敬业小学堂,每年提供学校常用经费4千元。向家乡徽州黟县捐款万余元,修建石山挹秀桥;
一九一三年宋教仁被刺身亡,陈其美在上海成立讨袁军,自任上海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吴子敬曾被牵连其中。
民国5年,吴子敬病逝上海。享年42岁。无锡人感其德,为他立生牌位。列入县尊贤祠。为他在惠山尊贤、至德两祠举行入祠典礼,以资纪念。
在徽州吴翥吴子敬的一千年前,绍兴也有一位吴翥,字明举,这位吴翥是山阴(今绍兴)县令吴舜咨之子,吴翥吴明举生性淡泊功名,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时期(810年―859年),当地观察府屡次召他做官,都拒绝。赐“文简先生”。中、晚年尝游山阴(绍兴)暨阳(诸暨县)开化江(西施故里),并寓居于此。著有《山阴集》和《招云集》。元配陈氏、继娶尉迟氏,生三子:吴盖、吴益、吴绎。
吴翥与长子吴盖居于诸暨县延庆寺附近,吴盖后来在此建立溪山书院,先为校书、藏书,后为讲学所处。后又在延庆寺傍建三进厅堂,计屋数十间,为文简公祠 --- 元一堂,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诸朝至今。吴翥公之后第六代吴僖(公元915-997),迁居浙江诸暨岭后陈宅镇岭后村(有一千零八十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从此峡岭吴氏枝繁叶茂,从此地繁衍出来的吴氏后裔有东阳shi(上石下土)吴氏、暨阳东山吴氏、塘里吴氏、东阳三洲吴氏、茅林吴氏、水湖庄吴氏、刘子里吴氏、古石桥头吴氏、少陶吴氏等。
虽然有诗云: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但是,无论在吴国故地无锡,还是在越国故地绍兴,都有吴氏宗亲在此不朽(三不朽 --- 立功立德立言)。
上一篇:
梅里与篱笆墙 ---- 吴氏谨慎文化之一
下一篇:
纪念中元节大起义118周年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