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安县档案馆《红安百家姓氏源考》,红安胡姓大抵有三支,一为大金山胡姓,一为县城西北胡家塆胡姓,一为八里太平胡子亮胡姓,而县城西北胡家塆胡姓却是由吴姓异姓为胡。《红安百家姓氏源考》根据《黄安初乘》、《黄安县志》及相关史料结合县城西北胡家塆《胡氏族谱》,对吴异姓为胡的由来,记述如下:
胡家塆在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前名长兴村,其始迁祖名吴兰芳,由江西饶州府以武职官湖广,落籍黄州府麻城县太仙乡,后选址于此,披荆斩棘首建长兴村。传至第四代有弟兄五人,长子吴天佑继祖业居长兴,人口发展很快,明永乐年间,长兴村更名为吴家塆。明隆庆年间,黄安立县后,吴家塆是个靠近县衙最近的村庄。当时建立的新县城才七八年光景,县衙简陋,没有护城墙,可是急坏了新来的第三任县令应存初(应存初,浙江省仙居县举人,明万历元年(1573年)来黄安历任第四任知县)。这时吴家塆的开明绅士吴望鲁,号东山,主动捐资献田帮助县令解除危难。他献一担二斗田的土方以培城墙。捐几百两金银,以作筑城占用周围百姓良田家宅坟冢的迁移补偿费。县令应大人非常感动,决定将吴望鲁的事迹上报朝廷,以资表彰,并请求朝廷予以官职。然而封建社会擢庶士以朝官,一是很讲究门弟出身,二是清规戒律很多,尤其在姓氏和名字上,要避讳一些与皇帝相冲突的字眼。当应存初问及吴望鲁的祖上名字时,得知其祖名吴天佑。精于朝规的知县觉得此名不好,认为“吴”与“无”同音,天佑之名又暗示着有皇帝的保佑,即天者天子也。佑者辅佑也,这个名字大有无天佑之避讳,恐难以达天听,反复思量,认为要将姓氏改一下,把吴字姓改成别的什么姓方可避讳。经过一番引经注典,找到上古时有古帝“扶风氏”之姓,不如将“吴”改成“扶”,“扶天佑”这个名字皇帝见了一定高兴,只有皇帝这个天来扶助保佑,黄安的事才好办,皇帝一高兴,定能钦敕旌表,昌门倡姓,岂不于人于己更加功德完美?如此这般谋划后,于是将吴天佑改成扶天佑,吴望鲁改成扶望鲁,长兴村由吴家塆改成扶家塆,整村的人都改成扶姓。后来朝廷派吏员访察到其中原委,上疏禀于皇朝,朝廷很体恤黄安官民一片苦心,经部曹决议,将“扶”改“胡”,此“胡”者,为“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极切其意。于是御赐“胡姓”,扶家塆改名胡家塆。自此后,这支吴姓后裔便以胡为姓。这个胡姓虽然为皇朝赐姓,甚觉荣耀,可是宗人们很难忘记祖宗之原始姓氏,隐隐有出宗蔑祖之虑。最后搞了个折衷的办法,即生时姓胡,死后姓吴。即生从胡,殁从吴。殁从吴,就是人死后将胡字改为吴,以告祖庙,坟墓的碑刻为吴某之墓。
据这支《胡氏宗谱》载:吴兰芳之孙名吴岩护,官居明朝永乐初年正义大夫。吴岩护生有五子,分别名吴天佑、吴天训、吴天详、吴天德、吴天锡。吴天佑为长子,居长兴村,即今胡家塆村;次子吴天训徙居江南;三子吴天详迁县东南中和里板仓吴太塆(今永河板仓吴塆);四子吴天德回迁江西饶州;五子吴天锡迁徙德安州,即今湖北安陆。
据《胡氏族谱》世系传承,始迁祖吴兰芳之上源出自新安少微系,吴兰芳为少微31世孙,少微至胡家塆一世祖天佑、板仓吴一世祖吴天详的世系传承如下:
少微—巩—泉—王+全—淑溱—矩—明—道隆—晋—深之—靖—第大—团—全兴—仁福—文元—镇—滔—文政—将仕—简—四—伯英—武林—伟—玦—道六—仕惟—添富—福得—兰芳(湖广始迁祖)—玘—岩护—天佑(胡家塆一世祖)、天训(迁江南)、天祥(红安县板仓吴一世祖)、天德(迁江右)、天锡(迁徳安)。
吴天佑生四子:吴伯玺、吴伯鼎、吴伯爵、吴伯禄,谱称老四房。
吴伯玺生三子:吴相琏、吴相珠、吴相敷。
吴伯鼎生二子:吴相灿、吴相煌。吴伯爵生一子名吴相泓;吴伯禄生一子名吴相逸。
胡家塆胡姓播迁情况:自五世后,有胡相敷之后裔以胡姓迁徙至黄安县之西北的河汉会佛塔山东胡福村(今红安县赵河至华河一带),其余的如胡相琏、胡相珠、胡相灿、胡相煌、胡相泓等六分房的后裔均以胡姓落居于胡家塆,今县城北门岗、大路边、小北街等处;有的迁居县南的高桥河之王家田、老鹳山、吕家崖等处;有的迁徙到河南新县的箭厂河乡胡洼,新集镇(今河南新县县城)旁的鲍山塆、新县代咀乡的姚冲村暗塝上万冲;有的迁居在红安县北七里镇东三十里的紫云片赵店一带。
城北胡家塆吴天佑一支的字辈为:
天伯相朝,自[吴改胡姓]来秉国。尚其世守,大道维德。
英伟振啟,锡光恒策。忠正安邦,常新先泽。
附《胡氏族谱》黄安第四任知县应存初撰文
安邑之建,由邑生秦钺禀请当道。故余得恭膺简命城兹新邑。宋范文正公居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秦生其庶几乎?坡公谓光黄间多异人,良不诬也。邮尘中早想像其为人,下车伊始,从而招致之。而秦生禀非公,不至之义室。迩人遐恒,不数数觏。有吴望鲁东山先生者,天佑公之裔也,居城西北隅。余莅任茅茨未剪,官署尚在荆棘中。常馆其家,相接之际,见其童颜鹤发,恍若陆地行仙,余己心窃异之。询问人情风土,暨城池事工,一切政治。先生审时度势,无不了如指掌,悉合机宜。昔单父宰之,所父事兄事者,先生真其人欤。经营登筑爰请,先生出共相图,匡所不怠。先生不我遐弃,毅然许可。督工劝匠不惮烦劳,官阁有塚累累,询皆吴黄两氏祖茔也。两氏环庭泣叩,秘全祖骸。先生仗策,代晓大义,先啓以为之倡。不能者捐资助葬,居民咸悦,所谓泽枯骨者,先生有焉。及培城无土,先生又捐田数亩,啓以培城,先生毫无德色。城工告竣,政简刑清,余上不负国,下不愧民者微。先生之力不及此,用是不敢没先生之善。欲颺诸朝廷拔擢之,以劝能士。商之幕友曰:“先生吴姓,祖名天佑。‘吴’与‘无’同音,不便达天听。减天则无佑,减佑则无天,无佑无天皆有不便。愚意易‘吴’以‘扶’,得天扶佑之羲,且古亦有扶风氏者。吏立成文缕晰,请圣朝或念其有功于国,有利于民,为之赐姓不更美乎?”余曰:“善”,先生闻之再三辞曰:“命氏可也,若鲁才疏力迈,不足以名闻天子。兼素有泉石癖,不乐仕路。”驰驱坚志,不允易。所谓劳而不伐,不事王侯征之,先生而益信。今奉命旋京以后,未知分发何处,论文杯酒不十更在何年,临别赠言,诚不忍先生盛德久而就湮云耳。
敕授文林郎知黄安县事年家弟应存初拜撰
隆庆四年庚午岁仲秋月
资料来源:1,红安县档案馆《红安百家姓氏源考》
2,胡(吴)振宇提供红安城西北《胡氏族谱》
下一篇:贵州省贵阳市文远公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