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我也身临其境,结合部门职能深入开展“送法下乡”。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精神变化,也体会到了即将过年的浓浓气息。
当天,集中示范活动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一台专场文艺演出,吸引了大批群众前来观看。而且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春联书写等各项服务活动也分头进行。
活动专区人头攒动,参加活动的群众争先恐后领取学习资料、咨询问题。春节将至,市文联还组织了10余位书法家现场给父老乡亲们免费写春联、送“福”字,有特色、接地气的活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写春联现场人来人往,最为热闹,书法家们尽情地挥毫泼墨,行书、隶书、楷书风格各异、气韵生动。大家争相邀请书法家为自己写上满意的春联。
不一会儿,一幅幅散发着清新墨香的喜庆大红春联就展现在眼前,俨然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拿到春联的群众,喜笑颜开地洋溢着满足的幸福,到处弥漫起浓浓的年味!
免费送春联,墨香暖人心!书画家们为基层群众送去春联,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是把新年的礼物和新春的祝福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寄托着美好愿景。
“送春联”活动如此红火,足见老百姓对手写春联的喜爱,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出别样的年味。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理当制度化、常态化。
春联为何会有如此礼遇,成为老百姓的必备年货呢?实际上,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春节俨如一部百科全书,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源远流长,无论是亲情孝悌、团圆友谊,还是美食珍馐、往来礼仪,也不管是杜康美酒,还是红包情意,无不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基因,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且不断地与时俱进,变化更新着,其中尤以春联******代表性。
春联,顾名思义,就是春节悬挂在大门、柱子、窗枋等上的对子,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特色的习俗之一,也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了。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进行辞旧迎新。春联,增加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成为中国年的一张名片,也成了中国人心中的一道年味。
贴春联是年俗,春联里有年味。那么,春联源于何时?蕴含何种文化?又有何讲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普及一下春联的相关知识:
据史料记载,春联起源于周代。那时还没有发明纸张,人们就做成桃木牌,最开始只是刻上降鬼的字符。《后汉书·礼仪志》有文字记录,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直到五代,人们才在桃符上题写对联。桃木辟邪,春联迎喜,可见古人的睿智和聪慧。
最早的一副对联,是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所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至此,便以工整押韵的形式流传下来。
王安石有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到了宋代,春联虽仍称“桃符”,但已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了。人们不仅过年要写春联,还被诗人们延伸到平常生活里,流行起了写对联。
春联习俗在明代更加盛行,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是与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分不开的。
据说,在一年的除夕前,朱元璋颁布御旨,要求金陵(南京)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这时,朱元璋见到有一户没有贴春联,很是生气,便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告之:“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继续巡视。
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朱元璋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
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时至今日,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添光增彩。不仅如此,有的人家还贴在猪舍、鸡鸭舍,甚至树木、院墙等处,寓意六畜兴旺,喜福盈门。
春联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种类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横批,这也是一幅春联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又叫横披、横额、横联、横幅等,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与整幅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批,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横批就是对联的主题,有点睛之笔之妙。
春联最显着的特征是字数可多可少,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但必须成对成双。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春联具有广泛的特性,除了在家里房屋贴春联外,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有其特殊的要求。春联要竖贴,上联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贴在上端,也是从右往左读。
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 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让人读着别扭。
再从平仄看,从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
不过,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在张贴时,必须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否则,张贴错了就会让人看笑话。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可以说,春联是一种以文字形式记录节庆心愿的文化载体,折射出时代变化、蕴涵着美好祝愿。在春联中,既可揣摩时代脉搏的跳动,又能窥探不同家庭不一样的心理情愫。
一幅小小的春联,记录着岁月的变迁,承载着浓浓的乡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既要传承,亦要创新。
实践证明,组织开展“送春联,迎新春”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只要我们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具体行动中来,“春联”文化定能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我们的春节也才会过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