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远人:合肥市六家畈吴氏族人的“处家良...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 ,濒临巢湖,吴姓...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有一种俭朴而又风趣的迎亲礼仪叫“六客娶亲”
发布日期:2020-05-2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0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习俗是人类婚姻关系的建立、发展过程中的约定俗成,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媒介、礼仪、离婚、改嫁等方面的习俗观念。

    婚姻,作为人类自身延续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形式,随着人类社会从较低级阶段向较高级阶段发展,一直演绎变化、生生不息。

    而结婚,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是一辈子最为重要的事情。所以,从古至今,人们对此都十分重视、非常珍惜。

    在古代,“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交、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四大喜事,婚礼甚至还有“六礼”的繁杂程序和隆重场面。

    《礼记·昏义》载:“昏者,礼之本也。”“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古代的婚礼,受到本人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婚姻礼仪极为繁琐,至周代形成了“六礼”。

    《仪礼·士昏礼》记载了传统的婚姻“六礼”,即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姓名和出生年月)、纳吉(送订婚礼)、纳征(送聘礼,又称“过大礼”)、请期(择定婚期)、亲迎(新郎迎娶)。

    “六礼”,在历代婚礼的演变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成为封建制度下婚礼的模式。这种繁琐的古代婚姻礼仪,对后世婚姻习俗影响很大。

    在湖南民间,婚姻习俗从婚姻形式、结婚年龄到婚姻缔结程序,也都深受“六礼”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封建婚姻制度被废除,婚姻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旧式婚礼程序的 “六礼”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一种礼仪,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世人。

    如果男方不按这样的规定办婚事,被认为有辱女方门楣,女方家长会提出异议,甚至在花轿迎亲时,不让新娘上轿。还有“便宜嫁女,会遭婆家小看”之说,似乎女方越刁难就越显其尊贵。

    因此,长期以来,在不少地方,男方在物质、金钱上往往只能委曲求全,使得这一遗风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愈刮愈烈,让多少贫困家庭的年轻男子娶不上媳妇。  

    旧式婚礼大致经过提亲、相亲、订婚、结婚几个阶段。其中结婚这个程序是最隆重和极讲究的,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靖州是苗族侗族自治县,境内苗侗族婚姻自由而简朴,虽俭朴却不失隆重。在婚礼程序中,不但有“六礼”的礼节,并且在迎亲时更有与众不同的“六客娶亲”之礼仪。

    苗侗人善良质朴,重情重义。这里的男女青年在择偶时,只讲情操,不计门第;只讲情谊,不讲礼金。他们通过“玩山坐夜”“坐茶棚”“赶歌场”“踩芦笙”等社交活动,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从而以歌为媒建立感情,确定恋爱关系,相互托付终身。

    在封建社会,苗侗锹里地区曾出现“舅霸姑婚”之陋俗,就是姑妈的女儿必须嫁给舅舅家的儿子,舅家无子,方容姑家女儿另配,但必须向舅家交纳一定钱财,少则三五十,多则百余金。

    这种近亲结婚,不仅严重影响苗侗子孙后代的健康繁衍和民族兴旺,而且酿成不少悲剧。清道光十九年(1839),苗侗合款禁止“舅霸姑婚”并对订婚、过门的聘金、彩礼作出不准过高索取的规定,使舅霸姑婚之陋俗得到控制。

    特别是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执行,出现“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自愿结婚;或自由恋爱,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的新婚姻形式,使婚俗中的一些陈规陋习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然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形式如何变化,在苗乡侗寨,那种“六客娶亲”的礼仪却一直世代相传,亘古未变,流传至今。

    据1994年出版的《靖州县志》记载:三锹、藕团、平茶等乡苗族(作者注:其实侗族也一样),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新郎家请六个能说会唱的人,头戴青帕,身穿长袍马褂,前往新娘家迎亲,称“六亲客娶亲”。

    同时,还简单描述了苗乡侗寨婚礼的整个过程,大意如下——

    “六亲客”来到女方寨边,齐唱《娶亲歌》。女方派人将六亲客迎进屋里,盛情款待,房族数十人陪同吃“落担酒”,对唱“六亲客歌”,一天一夜不停歇。

    第二天发亲时,六亲客唱《劝情歌》,女方设宴请六亲客吃“上马酒”。酒后,六亲客唱歌答谢主人的热情款待,催促新人启程。

    新娘辞别父母,由自己的兄弟背出寨门,然后由两个姑娘(也叫陪娘、伴娘)陪同前往。新娘出嫁不坐花轿,脚穿草鞋,走到新郎家门口才换上新花鞋进屋,意在不忘祖先艰难之苦。一般不备嫁妆,只陪送几套衣服。

    新娘来到男家寨前,全寨男女老少都出来迎接。在门楼外烧一堆火,陪同新娘略作休息。等待“先生”用大红公鸡在门上压了煞星,新娘才换鞋进屋。

    进屋后,新娘先到火房里喝一碗油茶。此时,客人只能站在屋外,以示对新娘的尊重。

    新娘喝完油茶,男家房族立即蜂拥而入,拖着新娘和伴娘到寨子里挨家挨户去吃油茶、甜酒。

    婚宴,一般有三天三夜,伴娘时刻不离新娘左右。新娘一举一动都得小心谨慎,以免被人讥笑。

    侗族、苗族的婚宴摆连桌长席,不敲锣鼓,不吹唢呐,只放大小鞭炮。先由族内德高望重的人祭祖,然后主人开始唱歌,歌师领头,众宾齐唱。

    席间,新娘要给每人赠送一羹匙从娘家带的熟黄豆,并敬一杯茶,祝愿客人获得“团圆、美满”。客人以现金回赠,酬谢新娘的好意。

    之后,新郎出来向所有亲戚朋友敬酒。给舅舅家的人敬酒时,跪在地上,将酒碗递到客人唇边,既不抬头又不说话。客人当众将酒一口喝干,并从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鞭炮燃放,还要拿出衣料披在新郎身上,俗称“上红”。

    婚礼的第二天,新郎家从寨中挑选三个后生,身穿新娘花衣,头盘假辫,与伴娘一起陪新娘到井边担水。

    担水时,六亲客陪着沿路对唱《担水歌》。担水回家,倒水进缸,又唱吉庆歌。

    然后,新娘用糍粑拌油茶招待后生,对唱《油茶歌》。后生退还衣服给新娘,并赠送一个大红包。

    婚礼的第三天,后生们给新娘倒背蓑衣,戴上斗笠,上碓舂米和喂鸡鸭、喂猪,以示尽到主妇的职责。舂米时,有人故意在碓的踏板下面盛满一凼水,当新娘脚踩踏板落地时,水溅满身,围观者哄堂大笑。

    三天后,新娘回门,伴娘在早酒席上念“十二皮”,并唱起《回门歌》出门,感谢新郎家的父母、厨师和亲戚朋友。

    新郎家派人担着礼物送新娘。半路上,娘家接新娘的人早已等在那里,送亲人到了,双方席地而坐,一同就餐,畅饮“半路酒”。

    天近黄昏时,双方互送礼物,才各自回寨。四天四夜的结婚礼仪,到此圆满结束。

    特别交代,侗族、苗族姑娘,自古就有新婚“不落夫家”之俗。故结婚这几天不入洞房,不可同宿。

    新娘回家半月或一月,男方另择吉日,请两个妇人接回新娘,夫妻才可同房。但仍不定居,直到生了小孩,解脱花辫梳成高髻,新娘才到新郎家定居。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靖州苗乡侗寨的结婚礼仪虽然时间长,但是内涵丰富,别具一格,虽然程序杂,却绝不攀比摆阔,非常俭朴风趣。

    其中,六亲客迎亲看似人数不多、场面不大,实际上,这恰是苗乡侗寨闺女出嫁受到的最高礼遇,也成为一场婚礼中******特色的习俗。

    在这里,传统的婚礼是古朴而隆重的,新娘则显得比别处更为幸运——因为苗乡侗寨流传着一种多声部合唱形式的独特民歌,相传是由大自然的声音演变而成。

    婚礼有发亲、进门、摆茶、回神、认门、回门等种种奇特的程序。对新人来说,这种叫“歌鼟(teng)”的民歌就是一份深沉而特殊的馈赠,带着亲友的关爱和祝福,贯穿在婚礼的始终。

    婚礼全程,六亲客都要以歌鼟助兴、祝贺祝福。因此,不是谁都能当六亲客的。苗乡侗寨的男人,一生如能当一次六亲客,那就是莫大的荣幸。

    当六亲客者,一般是寨子里有本事、有水平之人,不但要能说、能唱,还要能喝、会开玩笑,这样才能氛围欢乐。更要品行端正,才会受人欢迎。

    “无酒不成席,无歌不欢乐”。但凡有好事、办喜事,苗乡侗寨就成为歌的世界、酒的海洋。

    这里的嫁娶,其实就是一场才华比拼、喝酒较量的聚会。六亲客虽是最尊贵的客人,却也是最辛苦之人。

    他们要有口才和肚才,能够随机应变、出口成章应对唱歌鼟、讲笑话的各种场面。

    他们也要有肚量和度量,女方家的人一个接一个来敬酒,要“来者不拒”;如拿你寻开心,不能记恨在心。

    比如,发亲时刻到了,女方家往往会往六亲客脸上“涂红抹黑”,而且你还不能反抗,如果你受不了这样的委屈,那是******当不了六亲客的。

    在苗乡侗寨娶亲为何要派六亲客前往?为啥新郎新娘三天三夜不能同房呢?

    作为本乡本土的苗族人,我对苗侗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曾多次撰文,也自诩是一个“苗族文化通”,而且还推出了《苗族嫁女,

    最是那“涂红抹黑”的风俗稀奇古怪》《在苗族,有一种涌泉相报叫“哭嫁”》《苗族奇特婚俗:洞房花烛夜竟然不同床》等关于苗族婚俗的文章。但是,关于六亲客的来龙去脉并不太清楚。

    今天,有幸读了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藕团乡文联主席、锹里文化研究民间学者陆湘之的《“六亲客”的来历》一文,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这里面竟然还深藏着这样一个感人而美丽的传说典故和奇闻轶事——

    相传,很多年前,牛筋岭山脚下有两个相距十几里的苗寨,有这样一对青年男女,后生叫吴安甲,姑娘叫潘梅朵。

    他们因唱山歌、坐茶棚而结识,因山歌而生情。感情如胶似漆,两家父母议定在卯年正月十六举行婚礼。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婚前两日,安甲和另一位后生去深山取铁夹上的野兽时,不慎跌下悬崖峭壁,浑身是血,摔成重伤,被人背回,病情严重。

    梅朵父母知晓后,决定取消婚礼,并不许梅朵前去探望。

    梅朵执意不从,半夜里打着松柴火把,挎着小包袱,径直走到吴家。一连两天不眨眼地守候在安甲床前,并暗暗祈求神灵保佑。

    到了第三天下半夜,安甲突然清醒过来,叫着要喝水,梅朵连忙舀来温开水,让安甲喝下。

    安甲说:“朵啊,果真是你来了!刚才我做梦,被人推到山崖下,浑身是血,来了几个人,拖着我就走,我强着不肯。

    正在这时,来了一位娘娘,眉心里有一颗圆痣,面目非常和善,她不讲话,拿着柳枝向我身上洒了几滴水,身上就不痛了。那几个人看见娘娘,连忙跑开了。

    这时,我明白是观音菩萨救了我。正要叩头,娘娘不见了,却看见你挎着包袱跟在六个穿长袍马褂、裹着黑包头的男人后面,走进寨子来,我正要喊你,就醒了转来,果真看到了你”。

    不等梅朵答话,安甲越说越激动:“朵啊,是菩萨救了我,也是六个神仙将你送来的”。

    梅朵默默地攥着安甲的手,喜泪流下来。她高声叫醒安甲父母,他们非常惊奇,就喊醒隔壁乡邻,烧香叩头拜谢神灵相助。

    过了两天,梅朵和安甲商量并禀告父母同意,决定于正月二十六日这天举行婚礼。

    由于新郎伤口未痊愈,不能前去迎娶,按照梦中指示,郎家派六位男人,着长袍马褂,裹青布包头,带聘礼前去娶亲。

    新娘梅朵挎着小包袱出嫁,步行来到郎家。一连吃了三天三夜喜酒,意为感谢天、地、父母之恩情。也因为新郎伤病未好,所以三天内新郎新娘不同房。

    安甲梅朵成婚后,夫妻和睦,子孙满堂。于是,锹里各寨争相效仿,遂成此俗。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一个地方、一种文化,越有故事才越有吸引力影响力生命力。

    六亲客的来历,虽只是传说,却合情合理、引人入胜。让我们看到了靖州锹里地区的历史厚重、文化独特,也令人对这个神秘神奇、风情浓郁的地方无比向往。

    婚礼“六亲客”,独具魅力、************的文化现象。希望这一传统习俗,永远不会成为一个过客,与时俱进地散发时代光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