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远人:合肥市六家畈吴氏族人的“处家良...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 ,濒临巢湖,吴姓...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古老而神秘的无字“告示”——草标
发布日期:2020-05-2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0

小时候,行走在村头路尾、山间地旁,常常在一些显眼的东西或位置上,会看到用草扎成形如“9”字的一个活套,或放在一块石头、一堆柴草,或插在一片野草、一块荒地,或挂在一根干枯的树木……

这个“9”形活套叫做“草标”,通常用芭茅草打结而成,也有用黄茅草或稻草等制成。

草标流行于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山区,在伐倒的枯木、树上的野蜂巢、砍好的柴禾等物上面放一个用茅草打的结,就表示此物已有主人,别人不能随便挪动或取走。

这种神秘而有趣的标示,是以前在苗、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常见标记,约定俗成地成为了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制度。

草标,指插在物品上,作为待售的标志的草束。语出《水浒传》第十二回: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

但是,在苗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草标意义与汉族的有所区别,更为广泛,更加权威,甚至具备了相当于当地法律法规或通告告示的功能。

那个时候,在法制尚未普及的农村,草标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标记,其功能十分丰富,最基本的意思是“物已有主”的告示。

比如,在野地里凡属无主之物,如果谁先插上草标,就归谁所有,其他人不得占用。而其他人看见了草标,也会自觉遵守规则,不会去动已经被他人做了“记号”的东西。

草标具有一定的禁令或告示功能,意在警示提醒。它相当于一则无文字的告示文书,只有那个区域的人才知道其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内容。

草标放在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环境,所代表的含义与功能也不尽相同——

在岔路口的草标,表示此路已有人前行,你可以放心地走;

在山神庙前丢一个草标,表示对山神土地的敬意,并有祈求山神土地保佑自己一路平安之意;

在幽深的峡谷中,草标提示的是此地有蛇、鬼、神等怪物出没,环境恶劣,出行要当心谨慎;

在树枝上的草标,表明此树不准砍伐,或表示此地为封山地段;

在进入庄稼地路口的草标,说明庄稼尚未收获,表示此物有主,不要进入破坏;

在田边放水口挽有草标,表示正蓄田水,不要放水;

在距蜂窝不远处有草标,则表示已有人发现,不要轻易动它……

在我的家乡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和天柱、锦屏、黎平等相毗邻的锹里地区,一样流行着扎草标的习俗。这种民间风俗习惯,至今仍在沿用,是考验人们道德底线的一块“试金石”。

这里的草标用处主要是用于传递信息、预警告示、联络感情等。其中,它还是苗族、侗族青年男女美丽邂逅、喜结良缘的“月老”“红娘”。

草标形式各异,却很讲究,都传递着美好的愿望。有的用几根小草,表示几天后相会;有的将草扎成圆圈,表示团圆有望;有的青草夹黄,表示秋收后会面。

相传,从前苗族有一个小伙子和姑娘相爱了。不料,姑娘被寨主看上并抢走。

当小伙子来到约会地点时,却不见姑娘的踪影,只见路旁有个草标。他知道大事不妙,便按草标指约方向,赶到寨主家救出了姑娘。

从此,他们离开家乡过上了幸福生活。草标的妙用,也就世代流传了下来。

在苗乡侗寨,以前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是通过一种叫“玩山”的途径实现。男女双方约好时间和地点,先到的人在地点前的路口做一个草标,草标朝向幽会的方向,表示我已经先到了,示意对方看见了就快来。

后来者看这个草标,也必须留下一个草标,疙瘩放在******个草标的中间,这是在向其他路过的人提醒:山中有情人在幽会,请走别处!

行人见了这样的草标,一般都会回避,以免撞见别人的幽会闹出尴尬。

 

“玩山”往往是偷偷摸摸进行,需要随时应对出现的情况。如果约会地点发生新变化,比如有自己的父母、哥嫂、弟妹在“玩山”之处劳作,就得另择地点。

但是,又不能高声放歌或者叫喊告知对方,只有用草标来传递信息。

于是,在原约定的途经之地处插上一个草标,对方发现草标后,知道情况有变,就会默不作声地沿着草标指引的方向去寻找对方。

还有一种情况,预先约定好的玩山地点不变,可时间有变。发生这种情况,就由一名知心男伴或女伴及早到约定的地点插上两根草标。

当玩山的伙伴看到草标后,便清楚对方因故不能按时赴约了。所以,就不宜久等,只好再另行约定时间。这样的延误时间并非“放鸽子”,事后也能得到对方的谅解。

当然,草标的主要用途还是在生产上和日常生活中作为某种提示。比如水果、蔬菜、农具及贵重生活必需品等放在道路旁,插上一根草标,旁人就知道物有其主,不得顺手牵羊,随意拿走,也不得践踏破坏。

草标在靖州苗乡侗寨的习俗里世代相传,有着十分厚重的文化魅力,是远古时代从部落到自然村寨领地标记的遗风,就好比现代通用的告示文书。

那个年代的苗乡侗寨是没有文字的,更不会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但是,对于广大苗侗同胞来说,习惯则成法,这是一种古代社会的“法制意识”。

少数民族生性淳朴,所有人都会自觉去遵守已形成的规矩。由此可见,草标的使用既体现了人们对“法”的尊重与敬畏,又体现了早期超前的文明意识形态。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草标的使用率也在逐步降低。但是,它毕竟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补的作用,而且仍然是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标记之一,依旧是一种朴素而实用、人们共同传承和遵守的传统文化、规章制度。

希望我们依然能够保持那一份纯真,尊重传统、遵守规矩,在简单、朴实的草标中发扬光大民间和民族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