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远人:合肥市六家畈吴氏族人的“处家良...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 ,濒临巢湖,吴姓...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从“舅霸姑婚”到“对歌成姻”
发布日期:2020-05-2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0

“生也要恋死要恋,

莫怕快刀落面前,

莫怕快刀面前落,

一心跟郎六十年……

 

锹里地区的苗族歌鼟内容十分丰富,有盘古歌、生活歌、情歌、婚礼歌、三朝歌、茶歌、地理歌等。其中,情歌所占的比重最多,词曲并茂,真挚动人,表达了苗侗人民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生也要恋死要恋”的歌曲,如果用苗族歌鼟的腔调唱出来,外人不一定听得懂,但是用文字记下来,却浅显易懂、一目了然。

只要能一辈子在一起,哪怕是快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屈服,谁都不能拆散我们的爱情!这是怎样的一种海誓山盟?怎样的一种生死相依?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这首歌,把苗族姑娘的善良、忠贞、大胆、刚毅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得栩栩如生。在那个年代,这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勇气!

一切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其实,这首歌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悲喜交加的爱情故事、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

古时的婚姻,是没有你情我愿的自由恋爱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

锹里地区苗侗同胞的婚约方式,是一种独特的“舅霸姑婚”风俗习惯。也就是说,当姑娘长大成人之后,必须到舅父家为媳。如果舅父家无子相配嫁与外姓,舅父家则会索要重金。

这段历史,在三锹乡地背团保存至今的立于道光二十一年的石碑有着明确的记载:“……惟我锹里,先人沾有陋俗,其姑所育之女,定为妻舅之媳,若亲舅无子,堂舅霸之,倘若舅氏无子,将女另配,舅氏索钱,少则三五十,多则百余金,稍有不遂,以致争讼伤和,使平素亲爱之人,一旦转为仇敌之家,其多育女者,致起溺女之毒,非不知有伤造化之恩,实出不已。乾隆年间,生蚁祖人潘学贵等,以此陋俗遭害”。

由此可见,“舅霸姑婚”使很多苗侗青年深受其害,明明相亲相爱,却不能私定终身,更不能白头偕老。于是,他们或私自逃奔,或自缢身亡,发生了不少棒打鸳鸯、家破人亡的悲剧。

同时,这种近亲结婚的婚姻制度,也严重地危害了锹里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少子孙后代智力低下,甚至发育不全,“哈宝”一个!

 “舅霸姑婚”,害人不浅。这样的婚姻陋习,自然引起了人们不满,遭到许多年轻人强烈反抗。

三锹乡菜地村黄柏寨有一个叫“们娘”的姑娘,幼时就被枫香村水冲寨舅父吴家指定为媳。

“们娘”长大了,楚楚动人,美若天仙,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歌后”,引得多少后生垂涎。

当“们娘”得知自己早已被指定嫁给表兄,而表兄不但长得呆头呆脑,而且还大自己一大截时,她非常苦恼,极力反对,不愿从命。

这时,“们娘”还有了心上人,她偷偷地爱上了同村一个叫“脱宝”的帅气小伙子。

女追男,这可是一件伤风败俗的丑事。当人们发现后,“们娘”便受到了社会的斥责和父母的毒打,险遭活埋。

但是,不管风言风语有多恶毒,也不论亲情朋友如何相劝,“们娘”铁了心誓死不从,就算遭受刀砍活剥也不肯认输,而且还借唱歌抒怀、明志。

出门时,她唱:

“自己愿的是青龙,

爹娘愿的是毛虫。

自己愿的才肯走,

哪怕弟兄不去行。”

进屋时,她又唱:

“生也要恋死要恋,

不怕钢刀落面前,

哪怕一刀头落地,

阳魂去了阴魂恋。”

“们娘”以一首又一首悲愤忧伤的歌曲,来表达自己追求婚姻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声和决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通过宁死不屈的抗争,“们娘”的举动终于感动了父母,也感化了乡邻。舅家还算通情达理,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便答应取消婚约!

“们娘”取得了胜利,终于和自己的意中人“脱宝”喜结良缘。

从此,“们娘”以歌明志的故事传遍了苗山侗岭二十四寨,各寨歌手也纷纷唱开了争取婚姻自主的情歌,尤其是这首“生也要恋死要恋”,成为苗族歌鼟情歌中的巅峰之作,世代传唱,流传至今!

“们娘”在推动锹里地区婚姻发展进步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是由于她勇敢地站出来,从而带动了苗寨侗乡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反对“舅霸姑婚”之中来,最终废除了这一愚昧、腐朽、落后的制度。

然而,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时间,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舅霸姑婚”这一陋俗毕竟根深蒂固,要从根本上改变并非轻而易举。

清朝道光年间,在菜地村的另一个团寨——万才寨,有一个叫潘好山的姑娘被迫嫁到地笋村的地背寨舅父家当媳妇。

嫁过去以后,因丈夫是呆子而且残暴,潘好山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伤痕累累。整日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她便心生怨恨,放药毒死了丈夫。夫家尸首三年不埋,由此引起一起官司。

道光十九年,潘好山的舅父家到三岩桥零溪司告状。此案震惊了锹里二十四寨头人,他们将此案呈禀到靖州府。

州官宋晏春、零溪司郭某审案后,批示:“婚姻听人择配,岂容勒逼霸占,尚有纽于陋习霸婚苛索情事,许于随时禀究,毋容率情,示禁。”

此后,锹里二十四寨头人为禁止“舅霸姑婚”,分三款进行了商议。

上锹九寨头人龙彩鹤、龙昌培、潘远炽、谢永泽、张子秀、吴应久等六十八人在牛筋领合款;中锹九寨头人吴光律、吴文浩、吴文道、吴朝相等一十七人在地背岩田合款;下锹六寨头人吴昌鸾、潘高文、潘仕向、杨秀应、杨光华等一十三人在大梁坡合款。

合款议定:不许“舅霸姑婚”,刻碑垂记,永远遵行。

不许“舅霸姑婚”的禁令,符合人们的意愿,是一大进步。从此以后,锹里便普遍照章行事。

由于州府对舅霸姑婚的严厉禁止,同时又有锹里二十四寨的合款制约,使得这一禁令产生了积极效果,苗乡侗寨的婚姻制度由此而始嬗变。

规定不许“舅霸姑婚”以后,“对歌”便成了苗侗青年求婚的主要方式。上锹和中锹青年对歌,在寨边的“茶棚”(竹木搭成的简易楼房)进行;而下锹青年“对歌”在路边凉亭或山坳场坪进行。

这种有趣的交流平台叫做“坐茶棚”,也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此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建立感情以后,确定恋爱关系,最终成就姻缘!

每逢戊日,年轻男女汇集在约好的对歌地点,男女分坐,对唱山歌,形式有问有答,有唱有和,韵律有起有落,拍节有速有缓。

歌词基本上是追求婚姻自由、表达爱慕之情的情歌内容。歌题有初会歌、相会歌、新伴歌、长情歌、聪明歌、赞美歌、思量歌、姻缘歌、成双歌、失恋歌、难舍歌、催船歌、决心歌、分离歌、相送歌……等等。

通过来回多次对歌,许多人都有了心仪的对象,男女双方就互赠花带、银饰等作为信物。此后,每逢立夏节、端午节、芦笙节、歌会节、中秋节、春节,双方都要互赠礼物。

年长月久,彼此情投意合。之后,男方便请媒人上门提亲,结为百年之好。

从“舅霸姑婚”到“对歌成姻”,从强制婚约到自由择偶,锹里地区苗乡侗寨的婚姻习俗发生了重大转变。

废除舅霸姑婚,完全称得上是一件亘古未有、开天辟地的大事,更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幸事。这在中国婚姻法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们娘”、潘好山等是苗乡侗寨的奇女子、大英雄。她们以勇气和坚韧,甚至是鲜血和生命,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文明,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为我们换来了一片光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