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以身殉职的安徽省******共产党员吴刚

    前言:吴刚,1966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湖滨公...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祐公碑记》之茂高公生卒年探讨
发布日期:2020-05-2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0
        笔者在《祐公碑记》之宗谱探讨中写到,第二世茂高公生于天复癸亥年正月十五日(认为宗谱中把"天复"误刻为"天庆"),终于建隆辛酉年(认为宗谱误刻为建中辛丑年)。这样进一步分析时就发现第三世仁遇公和第二世茂高公的世系衔接出现年代上的不合理。这个疑问一直压在我心头,颇感事实应该不是如此。于是,笔者反复查阅年代史和对照分析宗谱记载,至此,我认为第二世茂高公的卒年是公元1101年的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年(宗谱记载为建中辛丑年)。由此推断出第三世仁遇公(生于公元1087年)在1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与宗谱记载的他自幼失去父母相一致。而茂高公生年如果是天复癸亥年(公元903年),则他享年98岁,这在当时的年代是相当少见的高寿。所以,笔者认为可能宗谱刻印时有误。而如果是公元915年乙亥年或公元913年癸酉年较为合理。这样的话,茂高公与祐公和仁遇公相似,享年均八十多岁(这些本人推测还有待其他年代出版的宗谱记载加以核实)。这个推测正确的话,也与以下事实不矛盾,即祐公于清泰元年(有的记载为清泰二年)出任刺吏守三衢时,宗谱记载的茂高公随祐公一起守三衢,年龄上不矛盾,那时茂高公20岁出头。
        小结一下,茂高公生年在公元913或915年,而卒年在公元1101年。由此,宗谱的世系记载就不存在缺失或漏代的问题了。
        早期的记年方式复杂而不直观,导致后代撰刻记事出现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同样的情况在我们宗谱的其他地方同样存在。比如,《祐公碑记》的落款年代,宗谱中刻印为皇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笔者结合撰文的君肃公之弟君聘公的出生年代,分析和研判后,认为正确的落款是皇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这样,就不会出现兄弟出生相差近百年的不合理情况了。同样,宗谱中有一篇四明(宁波府别称)杨简写的谱赞,谱中刻印撰写的时间是宋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而笔者认为正确的应该是宋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因为宁波疛慈溪人杨简,生卒年为公元1141~1226年。
        另外,前面说到茂高公随祐公守三衢,笔者也顺便谈一些相关的个人见解。巜浙江通志》记载五代十国的前几位衢州刺史分別是陆仁章、陆仁灿、吴佑、鲍修让、钱元璝、钱元偓、钱俨、钱弘信。分析一下发现,后面的"四钱"均为吴越国王子。"两陆"是跟随吴越王多年的亲信重臣,在任衢州刺史前已为吴越国立下功勋,史料记载,吴越王钱镠甚至把陆仁章当孙子般善待。鲍修让是官二代也是后起的重要人物,其父亲鲍君福是后唐和吴越国战将重臣,都指挥使,多次立下战功。鲍修让在为吴越国开疆拓土占领福州的过程中,作为主要战将,厥功甚伟。笔者在《祐公碑记》探讨中提到,吴越国占领福州的军队是祐公统领的将士。可见鲍修让与祐公共事多年,由他接任祐公的衢州刺史职责也是最合理的安排。笔者从这些情况推断,能象这些人物一样出任衢州刺史,祐公必定同样是深得后唐和吴越王信任和器重的重要人物。那么,祐公是凭什么条件得到吴越王重用的和信任的呢?总结以上三类衢州剌史的任职背景,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卓越战功,要么是重要官宦之后,而祐公属于哪一类呢?
       祐公进士及第后三年,随使团出使吴越国,再五年后即获任衢州刺史,这期间的八年,目前尚无发现史料记载祐公对后唐和吴越国有什么特别的贡献。那么,战功一项是否可排除了呢?剩下的可就是皇亲国戚和重臣官宦之后了。如果能发现史料进一步进一步弄清祐公出任衢州刺史的背景,对弄清祐公的宗源将会有突破性的帮助。 也许,也可能同时发现更多的茂高公史料记载,更有力地旁证茂高公的生卒年代。

                                                                                                    吴武
                                                                                               2019年5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