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以身殉职的安徽省******共产党员吴刚

    前言:吴刚,1966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湖滨公...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明月湾吴氏宗谱》之我见
发布日期:2020-05-2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0

 苏州明月湾吴氏居住在西山明月湾有八百年历史。以南宋抗金名将吴璘之子吴挻为始迁祖。据明月湾吴氏宗谱记载:为避吴曦称王灭门的祸,吴挻从晋陵迁居明月湾,改名吴咸。  

       宗谱是这样记载的:“公新安王幼子,原名挻字韫和号雅然,世居蜀。兄挺为殿前都统帅。公目击时艰,淡于官显。嘉泰初,挺子为殿前副都督指挥使,贿宰辅出帅西蜀,寻露异志。公惧祸及,挈妻子遁迹于吴之晋陵故里,改名咸。越七年,曦果以事败伏诛,时宋室日蹙,晋陵亦骚扰络绎。公闻具区多僻壤,渡太湖求徙居,所至明月湾境幽且邃,遂奠居焉。生于隆兴甲申,卒于淳祐甲辰,年八十有一。配范氏生于乾道乙酉卒于淳祐丁未,年八十有三。生二子长庭、次运。葬于潜龙岭炼丹池之右。公事详墓表。”

   

 

先说吴挻出生。生于隆兴甲申(1164年,也就是继位孝宗改元的第二年,隆兴二年。根据宋史及相关资料,吴璘卒于隆兴三年,年六十六。如果隆兴二年生吴挻,时吴璘六十五岁。史料显示:进入老年时期的吴璘身体并不太好。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国再次派兵入侵南宋,吴璘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只能带病上前线,督军抗敌。据《吳武順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徳之碑》记载绍兴三十一年“王方病在告,適拜宣撫使,即肩輿就道。”“隆興二年冬十月,敵人犯天水,侵岷州,王病未愈,徑趨成州,分麾下擊之,敵小郤列營茅城谷,王力疾親提兵至祁山,敵聞之退師三十里。”,期间吴璘因为与上司不和,被兵部尚书上书参劾,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末隆兴初(1163年)出发4月到杭州面见太上皇高宗和孝宗皇帝为自己辩白。在进京途中向皇帝辞去宣抚使,未得到同意;又要求退休也未被同意。面见高宗时说“臣年近七十,衰病日侵,。。。”。其实进入晚年的吴璘身体健康状况并不好,以至于隆兴二年当时四川制置使汪应辰密报朝廷说吴璘“既老且病”,称“ 以關陝大將系國安危,所當預圖。” 朝廷安排:“若璘不起,令制司暫領其任。”所说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吴璘在晚年身体多病。隆兴二年65岁吴璘生吴挻实属可疑。  

    再者,据吳武順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徳之碑》记载:“娶王氏封吳國夫人先八年卒,男十二人,曰援、曰掖、曰擴、曰揔、曰挺、曰拭、曰拯、曰掞、曰抦、曰揚、曰揆、曰撙;孫男九人、暕、旰、暐、曦、晦其五尚幼,子孫凡二十餘人持麾典兵出入禁闥,克紹前修。”明确吴璘儿子十二人,其中并没有吴挻。而此碑是在乾道八年(1172)春天,吴挺请孝宗皇帝赐名让大臣给吴璘写的墓碑。吴挺“一日奏事,殿上泣且言曰:臣之先臣璘,奮身邊部。。。”按算乾道八年(1172)吴挻应该8-9岁了,如果真的是吴璘儿子,名字应该加在此碑上的。   

    从这两方面看,吴挻(吴咸)应该不是新安王吴璘的儿子。  

    但吴挻(吴咸)应该是新安王吴璘的后裔,当时吴挺之子,或者是吴曦之后为掩人耳目假托的一个人名。  

    先看家谱,吴挻(吴咸)生于隆兴二年(1164),较吴曦小两岁。吴曦被杀于开禧三年(1207),时年四十六,出生当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当然叔叔比侄子小在古代并不少见,但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吴挻(吴咸)不是吴璘之子了。那么有可能吴咸是吴挺之子,“挻”和“挺”毕竟字形比较相似。抑或是吴曦之后。所以这么说。我们可以看吴咸的字,家谱中很明确吴咸是后来改的名,虽然字韫和未说明是后改的。查字典韫读yun时,作蕴藏、包含来说。《广雅》解释:韫:裹也。也就是隐藏的意思。读韫wen时,1作赤黄色、赤色来说。这两种颜色都是尊贵颜色。第2种解释是弓袋,韣也。在配合墓地:“葬于潜龙岭炼丹池之右。”总觉得是吴曦之后隐居在此,与我们居住镇江的“润南诈输岗解巷吴氏是一支。是从我们这支吴氏迁出去的。  

    再看明月湾吴氏宗谱,吴咸有两个儿子长子執中,次子允中。而我们家谱中也有執中、允中两个人。这可能是个巧合,毕竟这出生年代差几辈人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吴咸迁徙路线。“公惧祸及,挈妻子遁迹于吴之晋陵故里,改名咸。”“吴之晋陵故里”到底在哪?现在很多说是常州。其实在古人眼里并不是指常州。百度“晋陵”可以看到:“晋陵——西晋末改毗陵县为晋陵县(今江苏常州);同时,又改毗陵郡为晋陵郡,治丹徒(今镇江东南丹徒镇),东晋时移治京口,又移晋陵县。唐曾以常州为晋陵郡。晋陵县于明初并入武进县。”丹徒、京口是镇江的古称,而古人对当时地名又喜欢用古称。宗谱中的“晋陵”到底是虚指还是实指可以探讨。再者晋陵前面有前缀“吴之晋陵”,后面有后缀“故里”。镇江做过吴国都城。我个人认为这是虚指,是个大的范围,“吴之晋陵故里”当是镇江。  

    说到“故里”,我们家谱中有南宋曾开写的《润南诈输岗吴氏重修谱序》,其中有:“为璘公令上都督将军,护驾中兴之功不亚于张韩刘岳诸将。诚可光青史而耀后昆矣。又慨水源木本之义,未克以承先待后而昭亲亲之道于悠久也,由是延名士创为家谱,。。。”镇江诚可作为故里来看。  

   再看“越七年,曦果以事败伏诛,时宋室日蹙,晋陵亦骚扰络绎。。。所至明月湾境幽且邃,遂奠居焉。” 南宋国家虽然羸弱,但开禧三年往后70年才被蒙古消灭。期间宋金、宋蒙战场均不在镇江和常州,那谁在骚扰吴咸?只能有一种解释,吴曦后人背着叛国的罪名被骚扰迫害,怕聚族被一锅端,部分后裔外迁以求保存家族香火。还有一个要说明的,《明月湾吴氏宗谱》中吴璘之子只写了吴挺、吴挻,没有提及吴璘其他子孙,这绝不是吴挺对吴挻好可以解释清楚的。  

    更重要的证据是:在《明月湾吴氏宗谱》谱中吴玠吴璘父亲叫南金、伯父叫及、祖父叫平,曾祖魁,这与镇江三让堂《吴氏宗谱》是一样的,只是镇江谱上是“奎”不是“魁”,音同字不同而已。这不可能是巧合,这充分说明:明月湾吴氏是镇江外迁出去吴挺一脉。更大可能是吴曦后裔。  

 

  

 

 

    此《吴氏宗谱》(镇江)堂号:三让堂,并不是吴玠吴璘支,是吴充一支。但吴玠吴璘都在谱上。与润南诈输岗解巷《吴氏宗谱》有出入。  

    至于为什么吴曦后裔会从四川到镇江,本人在《润南诈输岗解巷吴璘谱系初探》里做过论述。而吴咸比吴曦只小两岁,執中、允中两个家谱上差几辈,我觉得可以从吴咸年龄上去猜,在医学不发达的年代,有“人生70古来稀”的说法,用高龄来减少辈份的差异,同时达到家谱的延续,更可以做到既掩人耳目又保存家族血脉或许是一种方法。与“解巷”作为家族隐喻差不多。  

    明月湾吴氏基本可以肯定是出自镇江,也基本可以肯定是吴挺后裔。是不是吴曦后裔,尚需要更多资料。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探讨。 

    qq4966996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