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姑奶"吴阿姨"
发布日期:2020-06-04 作者:未知 浏览次数:0
2019年11月22日晨,美国纽约著名社会活动家、社区知名老侨领吴世珊与世长辞,享年98。惊闻噩耗,悲从中来,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不禁浮现在面前。
吴世珊是我的远房亲戚,祖籍安徽肥东六家畈。论辈分、论年龄,她都长于我,属于姑奶级。可事实上,我并不叫她“姑奶”,而是喊她“吴阿姨”。对于我这种没大没小的称呼,她不仅不责怪,反而很是受用。“吴阿姨”这三个字,是她的名片。她的一生,与众不同,充满着传奇。
她的爱情因战争而结缘,是烽火岁月里开出的一朵动人鲜花。1943年重庆,在宋美龄组织的一场援华飞虎队和女大学生的联欢舞会上,来自名门望族的吴世珊注意到了舞池边一位落单的青年军官,帅气而腼腆。性格豪爽的她,主动上前相邀。一曲结束,儒雅的年轻军官,如同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吴世珊,而且这一爱,就是一辈子。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的他,同样让吴世珊欣赏。两人的婚礼轰动了整个重庆。1946年底,吴世珊随先生弗兰克(Frank)一同坐船到美国纽约。下了码头,大批记者将她包围,她这才知道自己成了中国******位抵达美国的“战争新娘”。婚后的日子很幸福,弗兰克对她百般宠爱,并成为她日后有力的支持者。两人邂逅的这段浪漫爱情故事,吴阿姨很喜欢跟人讲述,她会边讲边笑,仿佛回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时代。我也听了好多遍。她讲罢后有时还感叹一句:“女孩子找个好老公很重要!”
今天的纽约法拉盛(Flushing),大街小巷处处有华人,宛如一个超大的中国城。但如果问起谁是******个住进来的中国人,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吴阿姨来美国之际,正值美国种族歧视严重之时,因她的东方面孔,没有人愿意卖房或租房给他们,小俩口屡屡碰壁。就在他们近乎绝望的时候,意外地遇到了一位好心的犹太房东,这才让他们在法拉盛有了一席安身之地,吴阿姨成为******位入住法拉盛的中国人。她曾对我说:“你们现在体会不到了。那时候很多人看不起我们,我们当时很苦的。”她在法拉盛一住就是七十余年。可以说,她的青春、她的心血全都撒在了这片土地上。法拉盛是她的第二故乡,她离不开这里。
吴阿姨是名符其实的得奖专业户。从小她就喜欢行侠仗义,长大后更是一付古道热肠。到美国后不久,她就开通了一条专门帮助中国人的“吴阿姨热线”,帮助新移民站稳脚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中国人,只要拨打吴阿姨热线,都会得到免费的帮助。1984年,“吴阿姨热线”升级成为“吴阿姨服务中心”,她管的事情更多了,她成立各种培训班,创办杂志等。她曾一次接待九百多名从台湾来的留学生,还曾免费替人连续打赢七十六场官司......她对社会的付出让她得到很多荣誉,她成为全美妇女会苏珊.安东尼奖的******位华人得主,是三届美国总统的亚裔问题顾问。她获得市长奖、杰出成就奖等大小三百五十多个奖。我曾问过她最看中哪个奖,她回答说是纽约政府颁发的“纽约荣誉市民奖”和合肥市政府授予她的“合肥市荣誉市民奖''。
吴阿姨待人特别大方,愿意与人分享,我常觉得她像是一位散财女神。八十年代,她回国旅游,坐火车时,一个小男孩主动起身给她让座。她一阵感动,便拿出了一包极为珍贵的清朝邮票,作为奖励,送给了那个小男孩。多年以后,这包邮票为小男孩家换回了一套房子。当地陪同的人对她照顾很周到,当人家夸她戴的项链漂亮时,她立刻摘下,送给了人家。回美后家人问她把项链送给谁了,她竟回答不上来。每次提起这些,她都哈哈大笑,说:“我这人对钱不清楚,帮人帮到折本。”并自嘲道:“吴阿姨不会算账,是个糊涂蛋。”她是名人,常有人提着礼物上门拜访。人家走后,她就把那些礼物分给老人院或义工们。吴阿姨曾提起过一件事,那是在抗战初期跑反途中,吴阿姨和几个同学结伴而行,路上他们所带的干粮吃光了,饥饿难耐。这时,他们看见路边有人在吃东西,于是他们就拿出钱想向那人买些来吃,岂料那人不卖。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年轻人们,顾不了这么多了,情急之下,抢过东西,丢下钱就跑。这件事情让吴阿姨内疚了一辈子,以至于到了晚年回忆起来,还会忍不住掉眼泪。晚年的她,精力仍然不错,她睡眠少,夜晚常常整理资料或者写点东西。她吃东西也少,早餐经常是一杯咖啡和一个甜甜圈。她不会做饭,常在中餐馆用餐。餐厅服务员都很欢迎她,因为她每次小费都给得很多。当她得知我母亲来加州时,还特意托别的亲戚捎给我一百美元,让我替她请我母亲吃饭。不要以为吴阿姨是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对自己,她从不乱花费。她和义工们的工作餐常常就是一个盒饭。她把节省的钱用于救济大众。年轻时她曾立下誓言:此生只给不拿。她说到做到,用一生的行动实了当初的誓言。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吴阿姨常对家里人说的话。她人缘极好,朋友遍布天下,不光是中国人,连意大利人、犹太人等都是她的朋友,这源于她的光明磊落,乐于助人,以及很好的沟通能力。她常说自己胆子大,什么都不怕。说起希拉里、奥巴马、克林顿这些人,她像说邻家的朋友。她告诉我,在某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希拉里的一通演讲,让坐在台下的吴阿姨很是不爽,认为她在含沙射影地指责中国。于是吴阿姨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驳斥希拉里的文章。不久,她收到了一封署名希拉里的来信,希拉里解释道她的演讲不是针对中国,但她本人很欣赏吴阿姨。不打不相识,从此两人成为了朋友。她的床头一直摆放着她和希拉里两人的合影。 吴阿姨和唐德刚年龄相仿,是初中同班同学。老年时吴阿姨在纽约市立大学念书,历史教授正是唐德刚。唐德刚跟她开玩笑:我要叫你吴阿姨。后来,两人联手创办了旅美加安徽同乡会。吴阿姨还愿意接触年轻人,喜欢给帅哥美女们牵线当红娘。
吴阿姨对家乡一直念念不忘,自称“乡土观念很重”。六十年代,她曾在纽约成立过一个公司,并以家乡的巢湖命名,取名巢湖公司,帮助华人就业。改革开放之后,她数次回国,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牵线搭桥,为教育事业捐款资助。弗兰克过世后,她的家乡情结越发浓烈。她明白自己一个人无法成行,就请求旁人:“你能不能陪我一起回安徽?”、“我给你买二等仓,business class。”这样的话,几乎每一个跟她熟悉的人都听到过,还不只一次。有一次,她告诉我,她除了想回安徽外,还想去苏州,去母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看一看。说完,她随口背诵了该校的校训: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社会因教育而光明。我夸她是最遵守校训的学生,她听完开心地笑了。今年夏天,我在电话里跟她讲我要回安徽一趟。她一下子就记住了。她年纪大了,头脑时有糊涂,居然把前去看望她的世界妇女爱心总会会长杨海燕当成了我,责怪道:“你去安徽也不带上我,不够意思!”搞得杨海燕百口莫辩,哭笑不得。国内亲戚给我发来美篇,里面是吴阿姨的弟弟吴世勋先生,带着浓重的乡音介绍家乡发展情况的视频。我看罢,立刻用微信转给杨海燕,请她带给吴阿姨看。第二天,我收到从纽约发来的照片,上面吴阿姨低头捧着杨海燕的手机,满脸笑容,入迷地看着视频。
吴阿姨打电话有个特点,一段讲完,话音刚落,没有任何多余的话便挂了。记得我******次跟吴阿姨联系上,在电话里刚聊了一段,就被她一声“我还有事,Byebye”挂上了电话。毫无预兆,搞得我还有几分诧异。次数多了,我渐渐意识到这是她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习惯。“吴阿姨热线”开通的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一切全靠家中的一台电话机。要保证电话线畅通无阻,就绝不能“煲电话粥”。晚年的吴阿姨,在老公过世后,一个人生活,深居简出。我经常给她打电话,听她底气十足的声音,滔滔不绝地讲述老家、弗兰克和她自己的故事。只要我超过两个星期没有给她打电话,她一定会打给我。2016年,她96岁了。一次通话时,她很认真地对我说:“吴江,如果哪一天,你怎么打电话我都没接,就说明我不在了。”我听后既不安又难过,赶紧说:“不会的,您会活到一百岁的。”没过多久,一天,我打电话给她,没有人接,我以为她出去了。第二天再打,白天打,晚上打,始终没有人接。我着急了,听筒里传来一声声铃响,想到吴阿姨说过的话,心里一沉,眼泪不由下来了。后来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打听到了吴阿姨的下落。原来,几天前她因在家中摔了一跤而被人送入法拉盛紧急医疗中心了。得知她身体已无大恙,我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
跌跤之后,吴阿姨住进了法拉盛的老年康复护理中心。三年间,有很多老朋友来看望过她。杨海燕曾经在吴阿姨手下工作过,和吴阿姨感情一直很深。她三天两头来看吴阿姨。细心的她,知道吴阿姨容易便秘,每次都会给她带些香蕉。吴阿姨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也是一个爱美的人。杨海燕便常带着众美女一起上门,她们买来衣服、鞋袜,为她理发,把年近百岁的吴阿姨打扮得漂漂亮亮。杨海燕在冬天送给吴阿姨一件浅棕色貂皮围巾,吴阿姨非常喜欢,爱不释手,每天都戴在脖子上。到了夏天还不愿意取下。逢年过节,她们把红包分发给周围的老人们和护士们,让大家都跟着沾吴阿姨的光。有时候,杨海燕在吴阿姨房间内,打开手机视频,让远在加州的我,能看吴阿姨一眼。我记得我和吴阿姨视频时,镜头里常能看到有老人坐轮椅过来“串门”,向屋内的人们快乐地打招呼。去年吴阿姨过生日,杨海燕和她的姐妹们一早来到老年中心,布置现场。市议员顾雅明也前来庆生。在鲜花、蛋糕和美食中,吴阿姨度过了她难忘的97岁生日。很多媒体对此做了报道。******电视四台以<<吴世珊:30位“女儿”来祝寿 曾创办******华裔移民服务机构>>为题,在<<华人世界>>栏目中播出。今年中秋节前夕,杨海燕和数十位美女,以及爱国将领张治中的女儿张素央,带着月饼等礼物前来看望吴阿姨。坐在轮椅上的吴阿姨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了张素央,两位老朋友聊得很开心。这是吴阿姨度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我的姑奶走了,但“吴阿姨”这三个字却永远地留在了世上,它代表着助人,代表着奉献,代表着大爱。吴阿姨,您是华侨的先驱,也是家族的骄傲。您的精神一定会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的。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