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六家畈 那颗没炸响的炮弹

    深秋的肥东六家畈小街,两旁商铺食肆鳞次栉比。然而,...

  • 清末诗人吴兆棨和革命烈士张璋

    2021年4月11日下午,安徽省徽京剧院的徽剧现代...

  • 军营“小钢炮”吴炎智

    军营小钢炮吴炎智 作者:吴钊 吴炎智 抗日战争期间...

  • 【喜迎自治区60大庆】吴忠礼:编修宁...

    吴忠礼被称为宁夏地方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的拓荒者和研...

  • 戴广进,南京空战中英勇牺牲的合肥籍抗...

    戴广进烈士 1937 年 9 月 19 日,日军大...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名人纪事 >
【喜迎自治区60大庆】吴忠礼:编修宁夏史志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发布日期:2020-09-22  作者:未知    浏览次数:0
吴忠礼被称为宁夏地方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的“拓荒者”和研究宁夏历史的“活字典”。
  2017年5月18日,宁夏首部综合性大型志书——《宁夏通志》出版发行,结束了宁夏没有通志的历史,填补了国内关于宁夏通志的空白。
  2002年,《宁夏通志》编纂工作启动,吴忠礼担任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兼总撰。《宁夏通志》编撰其历史上不封顶,下限到2000年,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
  吴忠礼说,他和宁夏很有缘。
  1958年,吴忠礼的父母响应国家号召,从安徽来到宁夏,支援宁夏建设。次年,18岁的吴忠礼也来到宁夏,就读于银川二中。让吴忠礼倍感自豪的是,他是银川二中首批高中毕业生。1965年,吴忠礼从宁夏大学政史系毕业。
  吴忠礼的“修史编志”梦始于一次偶然。
  1979年,38岁的吴忠礼研究并撰写出他人生中******部专著——《宁夏近代历史纪年》。80万字的《宁夏近代历史纪年》,改变了吴忠礼的人生,也是吴忠礼耕耘宁夏史志园地的开始。
  1979年底,宁夏社会科学院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吴忠礼持《宁夏近代历史纪年》前往应聘,得以免考进入宁夏社会科学院。
 
吴忠礼对书籍内容进行批注。
  在常人眼中,修志是件几无乐趣可言的工作,但被宁夏历史迷住的吴忠礼,几十年如一日以苦为乐、苦中寻乐,乐此不疲地漫游宁夏史海。
  吴忠礼身患多种疾病,但为了全面详实掌握与宁夏有关的各类史志资料,他跑遍宁夏山川,往来于国内各地。
  吴忠礼跑遍了北京、南京、兰州等地的专业图书馆。
  缺少经费,吴忠礼专门选择在学校寒暑假时赴外省区查抄资料,以便住进不需多少费用的大学生宿舍,甚至还住过低矮潮湿的地下室。
  在一座座图书馆里,面对浩瀚的史籍,想从中找出有关宁夏的史料,需要极其顽强的决心和毅力。
  所有资料全部靠手工抄录。吴忠礼整日泡在图书馆里查书、抄书,他的手指结出了老茧。久坐不动,屁股都生了疮。图书馆中午闭馆休息,吴忠礼索性坐在台阶上边啃干馒头、边翻看抄录资料、边等待再次开馆。
  吴忠礼是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档案馆的常客。
  吴忠礼忘我的学习精神感动了甘肃省档案馆的管理员柴孝述。中午闭馆时,柴孝述将吴忠礼“反锁”在档案馆里让他尽情抄录。柴孝述感慨不已,曾对吴忠礼说,你这样有毅力,将来一定会出成果的。
  每次到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档案馆查抄资料,为了节约住宿费用,吴忠礼常常住在城外车马大店。来往路途较远,为了多抄录些资料,吴忠礼总是******个来,最后一个走。深受感动的管理员不仅邀请吴忠礼住进他们的单身宿舍,还帮助借出资料供吴忠礼挑灯抄录。
  经过艰苦努力,吴忠礼得到一本成书于明朝的北方方志古书——《宁夏志》复印本,该书记录了元末明初西北的许多重要史料。经过5年深入研究,吴忠礼不仅纠正了书中多处差错,还对书中各种研究成果和新发现予以注释,出版了总计30万字的《宁夏志笺证》,填补了宁夏志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吴忠礼亲笔辑录了很多关于宁夏的史料。他笑称自己是半路出家,不拼命、不努力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当初那些让自己免试进入宁夏社会科学院的伯乐们。
  1987年,吴忠礼担任宁夏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兼地方志办公室主任。1994年-2001年,吴忠礼担任宁夏社科院副院长。
  职务变了,但吴忠礼继续钻研宁夏史志的理想、信念没变。除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吴忠礼还肩负着宁夏区、市、县三级新方志和年鉴的学术指导工作。由吴忠礼担任顾问兼责任编辑的《固原县志》《中卫县志》《宁夏水利志》等多部志书均获全国大奖。
  为了让历史活起来、动起来,2009年吴忠礼主编的《宁夏历史图经》(上下两册)面世。在表现形式上吴忠礼大胆创新,配发千余幅图照,增加人们对宁夏历史的兴趣,让读者在喜闻乐见中了解历史、思考未来。
  在繁忙工作之余,吴忠礼曾在报纸开辟连载专栏“大话宁夏”,介绍宁夏的历史掌故、历史名人、历史风物。许多宁夏人看了这个专栏,才得以窥见宁夏的过去,了解宁夏的历史。
  吴忠礼说,编修宁夏史志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如今,77岁的吴忠礼依然笔耕不辍,潜心耕耘。同时,他甘当人梯,努力培养更多研究、记录宁夏历史的人才。
  吴忠礼说,他唯有继续勤勉努力,方能无愧于培养自己成长的宁夏。(鲁延宏)
 
青年吴忠礼和爱人刘仲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