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远人:合肥市六家畈吴氏族人的“处家良...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 ,濒临巢湖,吴姓...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远人:合肥市六家畈吴氏族人的“处家良箴”
发布日期:2020-11-25  作者:未知    浏览次数:0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濒临巢湖,吴姓是大姓,六家畈《吴氏族谱》记载,一世祖吴七三在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自宣城渡江而来,居庐阳合肥治东崖山北麓”,生子吴再三,吴再三生六子,移至现六家畈区域,以六子取名为“六家畈”。

 

六家畈人才辈出,吴姓人员尤为突出,既有明朝开国功臣,也有晚清淮军“华”字营统领、民国时期段琪瑞执政府高等顾问、北洋海军次长代理总长等。2019年11月去世的美国“吴阿姨热线”创立者、三届美国总统亚裔问题顾问吴世珊,就在六家畈出生成长,生前对家乡念念不忘。

 

传统的宗法社会里,六家畈吴氏家族有严格的家规、家训。1880年(清光绪六年)续修的《吴氏宗谱》里就有家训性质的36条“处家良箴”,其中很多内容至今还有积极意义:

 

家有三十六箴:居家尚礼义,一也;子孙耕读,二也;勤俭,三也;无峻宇雕强,四也;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不入门,五也;无俊仆,六也;每闻纺绩,七也;能睦邻族,八也;早完官税,九也;庭除洒扫,十也;门外多士君,十一也;闺门严肃,十二也;尊师重医,十三也;宴客有节,无长夜之饮,十四也;不延妓女至家,十五也;不敢暴殓天物,十六也;居丧循礼,十七也;交易分明,十八也;女人不登山入庙,十九也;祭祀毕恭毕敬,二十也;幼者举动,听命于家长,二十一也;故旧穷亲勿疏,二十二也;阍人(hūn,看门人)谦婉,二十三也;家僮无鲜衣恶习,二十四也;不喜争讼,二十五也;不信祷赛,二十六也;不听妇人言,二十七也;寝兴以时,二十八也;不闻嬉笑詈骂,二十九也;婚姻不慕势利,三十也;田宅不求方圆,三十一也;主人有先几远虑,三十二也;务养元气,三十三也;座右多格睦语,三十四也;能忍,三十五也;常畏清议法度,积阴骘,三十六也。

 

人的思想和行为脱离不了所处时代的影响和限制,这些“处家良箴”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观点也不符合当代人的特点,但在总体上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在当代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概括来看,这些“处家良箴”可以分为修身、做事、交往和家风四个方面,分别对应着克己尚礼、勤勉低调、谦恭友善、严正家风四项品质和精神。

 

1、克己尚礼。注重个人修养,“务养元气”,“座右多格睦语”;要“能忍”,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不闻嬉笑詈骂”,“不信祷赛”,“不延妓女至家”,“常畏清议法度积阴骘”;要“居家尚礼义”,“居丧循礼”,敬畏祖先,“祭祀毕恭毕敬”;“主人有先机远虑”,当家人要眼光前瞻、超前思考、提前预判、先手准备、掌握先机。

 

2、勤勉低调。日常生活中,要“勤俭”,“寝兴以时”,“宴客有节,无长夜之饮”,“每闻纺绩”,“庭除洒扫”,“不敢暴殓天物”;“婚姻不慕势利”, “田宅不求方圆”;“无峻宇雕强”,房屋不能豪华奢侈;要“早完官税”,行为本份。

 

3、谦恭友善。与人交往,要“尊师重医”,“门外多士君”,“故旧穷亲勿疏”,“不喜争讼”,“能睦邻族”,“交易分明”。

 

4、严正家风。注重家风,严格要求家庭成员及服务人员,“子孙耕读”,“闺门严肃”,“幼者举动听命于家长”;“无俊仆”,不选长相俊俏的人当仆人;“阍人(hūn,看门人)谦婉”,不能趾高气扬,蛮横无理,看不起别人;“家僮无鲜衣恶习”,要朴实、规矩。

 

对于克己尚礼的个人修养,既有直接的、明确的要求,也通过做事时的勤勉低调、交往时的谦恭友善和对家风的严正要求体现出来。

 

当然,《处世箴言》中也有不妥当的地方,如“女人不登山入庙”、“不听妇人言”,透露出的是歧视女性、男女不平等思想;“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不入门”,体现出对部分职业女性的不友好、不尊重,本质上还是歧视女性。但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标准,具有那个时期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难以避免的缺点和不足,不能过多地求全责备。

 

    六家畈民国初期的女性开始解放,特别是在吴兆楣、吴中英等人辛苦努力下,养正小学(1905年)、湖滨中学(1918年)相继开办,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新时尚不断引进,一些女子可以进学校接受文化教育,社会地位有所上升。应该起于民国时期,六家畈地区流行这样的歇后语,“六家畈姑娘——老本色”,指的就是六家畈姑娘纯朴、明理、大方、直率的本色不变,外可以打拼,内可以持家,吴世珊和北方“左联”执委、革命烈士张璋的妻子吴昭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清朝晚期,六家畈吴姓人员有1人考中进士、4人考中举人、12人授将军名号、34人授大夫名号;民国时期,5人授中将衔、6人授少将衔。新中国成立后,六家畈无数吴姓人员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涌现出一批批******人才。

 

六家畈数******侨居海外,心系家乡,安徽省侨联在2006年5月命名当时的六家畈镇为“侨乡”,这也是安徽省首次批准的******侨乡。

 

六家畈吴氏先人在“处家良箴”里写道,“三十六箴全者,鬼神福之,子孙保之,所谓移门换向、趋吉避凶之真诀也”。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六家畈吴氏家族“处家良箴”应该有新的内涵和解读,但是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值得借鉴。

 

 

(作者:吴钊,笔名“远人”,安徽肥东人,现在合肥市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