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走进800年历史的肥东侨乡六家畈吴氏...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吴钊)【编者按】六家畈位于合肥市...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一、源于图腾  肇基太伯
发布日期:2020-05-2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0

一、源于图腾  肇基太伯

    在中华民族姓氏之林中,吴姓是人口较大的一支族姓,在《百家姓》中,吴姓位居第六,根据国家统计局所提供的人口统计数字表明,吴姓在中国十九个人口超过百分之一的大姓中排在第十位。
    吴姓的起源是出作为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之―――黄帝族系分衍而成的支裔。吴字在商局甲骨文、全文中写作*,《说文解字》:“吴、大言也。从矢,口。”汉毛亨《传》和郑玄《笺》都解释说:“吴,哗也。”“吴”的本意是大声喊叫。《山海经海内北经》这样记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骆吾,乘之日行千里。”这种动物被吴人尊为图腾和族神,就成了“天吴”。“天吴”人面虎身,这与吴人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吴人以狩猎为生,而虎为百兽之王,因此吴人祟尚虎,希望获得老虎的保佑,将虎神画为人面虎身的一种怪兽作为他们的图腾和始祖神。后来,随着炎帝和黄帝部族的向东扩展,吴人也被迫大规模东迁至东南海滨长江三角洲一带,而开始了征服波涛汹涌的大海的生涯。原来保佑吴人子孙在狩猎时多有所获的族神“天吴”自然变成了保护其子孙在与江河湖海打交道时平安、丰收的“本伯”了。“天吴”和“水伯”是吴人在不同生活环境中所尊祟的同一个图腾和族神。
    目前,姓氏学著作普遍认为,吴姓主要有四个不同的来源。一是其远祖始于上占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献项的辅佐大臣吴权。吴族中的一支为吴权的后代。二是舜帝的后代有的被封于虞地,虞就是吴人,上古吴、虞不分,舜的后代有一支以吴为姓。三是夏代国土少康时期吴贺的后代。四是以国名为姓,原十姬姓,为吴园始祖太伯、仲雍的后代。事实上,秦汉以来乃至于当今的吴姓族人,绝大部分承认是姬姓太伯、仲雍的后代,足当今吴性******要的来源,而其他三个来源的吴姓则因历史或其他原因而日渐衰落,宗族消亡,或转而归属到姬姓吴氏中去了。
    姬姓吴氏,于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家破国亡,散处吴、楚、闽、越问,一些王室成员则东渡日本形成了日本吴氏一支。在以后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辗转迁徒,至今已散布于中国各地,且自明清时期,大刀批吴姓宗族成员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吴姓族人开始到海外谋生、定居,成为海外华人中较大的――支族定性。纵现华夏五千年历史,吴姓宗族人才济济,不仅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更为世界的文明进步做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断发纹身  避位让贤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本少典氏之子,是父系氏族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氏族长期居住在姬水流域(也就是现在陕西的北部),姬为姓。黄帝是中国历史上******个姓姬的人,因而成为后世姬姓和所有从姬姓分衍出来的姓氏如吴氏等的人文初祖。黄帝娶丁四位贤渐的妻子,生了二十五个儿于。这二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以后,大都独立成为新的氏族的首领。在野蛮时代末期,那些刚独立出来的氏族的姓氏,是内部落联盟集团的首领封赐。因此,黄帝为二十五宗氏族中的十四个人封了十二个姓,即: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怠⒁馈F渲校只有黄帝与正记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即从玄嚣这一支发派递传而来。现存众多的吴氏族谱,就是以黄帝为第―世祖,以少吴(即玄嚣)为第二世祖。
    周族的祖先周大王古公父是黄帝的第十七代孙,是玄嚣的第十六代孙。出公直父有子个儿子,长子太(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三子季历娶妻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昌。姬昌从小就聪明异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颇有伟人气质、王者风范,深得古公父的宠爱。因此,古公有意要将周家的天下传给他。但按当时氏族的传统,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姬昌的父亲季历徘行最小,自然无资格承嗣丁位,也就没有继承周家天下的机会。周大王古公父既不愿违背氏族的规范,又为自己不能依心意传位给姬昌而苦恼,终日双眉紧锁,郁郁寡欢。古公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知道后,顺从了父亲的意愿,在父亲生病的时候以到衡山为父亲采药为名 一去不返。这样,季历被改立为太子。
    太伯、仲雍从歧山的周原地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歧山县出走,到了离周国不远的地区西吴,也就是陕凶陇县的吴山。吴山―直是古老的狩猎民族吴(虞)族居住地,太伯、仲雍逃到这里后成为当地吴族的酋长。
    不久,古公父因病去世。为了照顾氏族的传统,他临终时留下遗嘱,要季历让位给太伯。太伯、仲雍得知父亲病故的消息后,立即回去奔丧,迹尽人子孝道。这时,季历依照父亲的遗命要把王位让给太伯,太伯坚决不受。兄弟俩因王位的事闹得不亦乐乎。太伯见多次避让都不成,只好带着弟弟仲雍再次逃回荆蛮吴族部落。这一次为了表示决无反顾之心,太伯、仲雍带着族人远走高飞,举族南迁。他们从陕西西部的西吴出发,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辗转迁锭,最后一直到达长江入海处的江苏吴锡等地。
(二)立国句吴  以国为氏



    太伯、仲雍初到江南时,那里的人们仍然以游牧、渔猎为生。为了和当地民族溶为一体,太伯、仲雍一改过去的生活习惯,和土著居民一样断发纹身,以示决不继承周国君位的决心。并把北方的农耕技术运用到这里。
    太伯让位的高风亮节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的人们,从而前来依附的不下干家。于是,太伯在中国东南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就是三吴中的东吴重建国家,因号“句吴”,并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梅里(现名梅村乡)营建早期城市,作为都城。
    太伯奔吴,给落后的江苏地区带来丁北方文明的种子。他们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畏艰辛,勇于开拓,通过数年的开荒耕耘、引水灌溉,使游牧木定的生活变为定居的农耕生活,使原先人烟稀少、土地肥沃的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人丁兴旺、经济发展的富庶之地。中原文明在江南的传播,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地土著居民十分感激太伯、仲雍的恩德,一致推太伯为部族领袖。太伯去世,仲雍继位,经过几十年的精心治理,吴地日渐殷富,国安民强,势力大增,终于在东南地区站稳了脚跟,为后世强大的吴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太伯去世后,就葬在他东迁的最后落脚点梅里乎墟。至今,无锡县东三十里的鸿山也叫东皇山、梅里山,仍耸立着这位开拓者的墓庐,并且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太伯没有子女,今日吴姓部不是他的直系后代,而是他的二弟吴仲雍的血脉。但由于姬姓吴氏的******之功是来自太伯,所以,后世吴性人部尊奉吴太伯为今日吴性的开氏始祖,吴仲雍为吴姓的传代始祖。司马迁在他的不朽著作《史记》里,就专门写有《吴太伯世家》,以表彰他在历史上的巨大功绩。
    吴仲雍在太伯去世后,接任了吴国国君.继承了他哥哥开拓的事业。多年后,仲雍也去世了。他去世后,就葬在吴国附近的虞山。现在,在江苏常熟县西北的虞山上,仍留有吴仲雍的墓墟。
    武王火南的时候,太伯、仲雍开拓的句吴邦国已经历了四代,仲雍生季简,季简生叔达,叔达生周章和仲。武王寻找到仲雍的传人时,周章已经继承父位,担任荆蛮族句吴的首领。根据这种情况,武王正式分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其后子孙遂以国为氏,称吴氏。又格周章的弟弟仲封十周原北边的夏墟。仲以国为姓,称为虞仲。周平王东迁时,虞国也东迁到黄
河以东,山西的虞乡一带。
    吴姓远祖世系表
(略)
    虞仲始封的邦国因为在周原的北边,所以称为北吴或北虞。周章所封的邦国在东南无锡,也就是春秋时的吴国,当时也叫“南虞”。公元的655年,北虞传至十二世时被晋国灭亡。当时,虞国介于晋国和虢国之间,不过是一个小国。晋人借道虞国攻打虢国,虞国的忠臣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说:“虢国是我们虞国的屏障和牵制力量,如果虢国被消灭丁,那么虞国也就会跟着灭亡。就像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受寒一样。”但是,愚蠢而固执的虞君听不进去,答应了晋人借道的要求。是年十―月,晋国顺利通过虞国灭掉了虢国,师时顺手牵羊把虞国也消灭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假虞灭貌”和“唇亡齿寒”成语典故的来历。虞仲的后代以因为姓,可见虞氏的――部分是吴氏的分支流脉。同时,武工还分封仲雍的曾孙仲奕到阎乡也就是现今江苏苏州市言桥下塘一带,他的后代以阎为姓,这也是姬姓吴氏的早期分支之一。

(三)励精图治  吴越争雄



    周章正式封为句吴国君以后,其后嗣绵延不绝。经历熊遂、柯相、强鸿夷……去齐等13君,400余年。公元前585年,仲雍的第十九代孙寿梦继承父亲吴去齐的君位,正式称王。
    吴王寿梦颇有雄心壮志、招揽人才,励精图治。即位之初就暗暗作好了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引进吸收中原的******文化,学习使用中原兵车作战。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和勇敢开拓,吴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像现今江苏、上海之大部及浙江、安徽之―‘部分地区的浊洪大国。
    吴王寿梦杏5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馀祭,三子馀昧,四子季札,五子朔由。在5个儿子当中,年龄较小的四子季札最有学问,而月心地苦良,广义礼让,德才具备,深受父亲的宠爱,也为兄弟们所爱戴。吴王寿梦就像当年周太王古公宦父对季历、姬昌样,也有要季札承继王位的心意,到临终时还以设立季札为嗣而深感遗憾。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诸樊以长子的身份临时摄政。办完丧事以后,诸樊和其他几个兄弟一起商量,决定遵从父亲的遗愿,废长立少,把王位让给季札。出乎意料的是季札不
受。像当年太伯一样逃到了乡下。无奈,诸樊这才继位为吴王。随后他与兄弟们商议,决定以后吴国王位的承继不再实行父终于承的旧法,而是实行兄终弟继的新法,以便最后传位给季札,实现父王的遗愿。所以诸樊即位后,行事举止轻狂,于公元前548年在攻打楚的盟国巢国时中箭身亡。次子保祭登上吴王王位以后,也是抱着一个心愿,就是尽快传位给季札。因此,他在位17年.于公元前531年视察船队时,被俘获的越国阉奴刺系身亡。三子馀昧继承王位后,也像两个哥哥一样.自暴自弃,轻生乐死,在位4年便与世长辞。临终时,他让人叫来弟弟季札,遗命传位于他,以了却父子四人的凤愿。季札闻命后痛哭流涕,感动之余更觉得愧不敢当,于是在馀昧去世后再一次逃到乡下,有意将王位传给侄儿,以报答兄长的一片爱心。吴人找不到季札,最后只好立馀昧的儿子吴像承继吴国王位。季札没有想到,他的一片好心,却引发出一场吴王室兄弟柏残的内乱。
    季札逃往乡下,馀昧的儿子僚被立为王后,引起季札氏兄诸樊的儿子公于光(即阖闾)的忌妒和不满。他扬言说:“我父亲兄弟五个人,王位应当传给季子,季子如果不肯接受,我是长兄的儿子,应该由我接位。”从此,公子光开始暗结党羽,招贤纳士,图谋有朝一日篡位登基。他派了一个会看相的相术家当市吏,每天到繁华市区去挑选人才。一天,楚国最有才华的政治、军事人才伍子胥因为父兄被害而逃到了吴国,被市吏发现。公子光听说伍子胥逃到吴国十分高兴,立即收他为亲信幕僚。不久,伍子胥又替公子光找到一位奇特的勇士――杀手专诸。专诸终于替他刺杀了吴王僚。于是,公子光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吴王阖闾。
    吴王僚的两个同母弟弟盖馀和烛佣当时正率军与楚国的军队打仗,听到公子光轼君自立的消息后,感到大难临头,纷纷弃军逃走。盖馀逃到徐国,烛佣逃到了钟吾。公元前512年,两位公子终于投降到了楚国。楚国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他们,并把养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沈丘与安徽界首县一带分封给他们。从此,吴王馀昧的两房后裔就从江苏迁居到了河南沈丘一带。后来,两位公子的后裔就以盖徐、烛佣为姓。这是姬姓吴氏的又两大分支。
    阖闾虽然以极不光彩的手段登上了王位,但却具有雄才大赂。他上台后广罗人才,重用贤能,把吴国治理得声威显赫,今天下人刮目相看,就连以仁义礼让而知名天下的季札也不得不佩服。闻间即位以后,立即提拔重用伍子胥,让其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不久,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也投奔到吴国,阖闾立即委以重任。伍子胥和孙武成为阖闾的左臂右膀。
    为了实现民富国强、成就霸业的日的,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王阖闾整顿朝政,发展生产,营建苏州城,将吴国的都城从梅里迁到了苏州。当国力强盛以后,阖闾便以伍子胥和孙武为军师.亲自统领大军对楚国发动了战争。公元前506年,吴国与唐、蔡两国联合攻克了楚国都城部即现今的江陵。楚昭王一看大势已去,仓惶地逃跑了。楚昭王的后纪宫女被吴国君臣尽数俘获,并按着职位的高低进行分配,肆意侮辱。位子胥则把楚平王的墓掘开,鞭打300下,以泄杀父杀兄之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掘墓鞭尸。  一时间吴国威震天下,不可一世。
    吴王阖闾亲自统率大军攻克楚国都城以后,引起了天下诸侯的恐惧和不安。不久,楚人申包胥到秦国脆哭于秦工殿前,要求秦回出兵攻吴救楚。申包胥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亲王。在泰国军队的进攻面前,吴军节节政退。这时,吴国的南邻越国乘吴国后方空虚的机会,也进攻吴国。正在吴军与秦楚联军激战的时候,吴国又祸起萧墙,阖闾的弟弟公子夫概从前线败回吴国之后,竞乘阖闾不在国内而学其兄自立为王,阖闾闻讯后气急败坏,立即撤军团师攻打夫溉。大概不堪一击,政逃后投奔了楚昭王。楚昭于封夫概十棠溪也就是现今的河南省遂平县一带。他的后裔以地为氏,改姓棠溪氏,这是姬姓吴氏的又一个分支。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被越因军队打败,因脚伤发炎巾不治身亡。闽间死后,葬在苏州西北的虎丘山上。
    阖闾去世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夫差即位后,不忘父亲的教诲,大力发展生产,操练兵士,使吴国逐渐强盛起来。三年后,夫差出兵,一举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只好忍辱负重,派人到吴国向夫差屈膝求和。这时,伍子胥提出说不能姑息养奸,要乘胜追击,******消灭越国。夫差鼠目寸光,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却听从奸相太宰旱幕埃与越言和,让越王勾践保留国家,称臣纳贡。从此以后,夫差疏远忠臣,亲近小人,重用太宰韶。这种做法无疑给吴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正当越王勾践在后方卧薪尝胆,暗自积蓄力量以图报仇雪耻之际,吴王夫差却听不进伍于胥的劝谏,置心腹大患于不顾,北上与中原各回争霸。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再次率领军队侵犯齐国。伍子胥多次劝谏,终于触怒了夫差,赐剑给伍子胥,让其自尽了。公元前484年,当吴上夫差北亡黄池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封丘内部主持诸候大盟会,争做中原霸宁的时候,越王勾践以五千精兵袭击了吴国,并俘虏了太子友和王孙弥庸。威震天下不可―世的句吴土国,从此一濒不振。
    吴庆忌,是原吴王僚的儿子。吴王阖闾杀兄篡位时,庆忌因年龄小而幸免于难。多年以后吴庆忌长大成人,而且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本领。阖闾害怕他在外边联合诸侯来攻打自己,多次阴谋害死庆忌,都没有得手。吴王夫差即位后,多次请庆忌回吴参政,他都没有答应。他看到夫差杀忠臣,重用小人,凡事独断专行,使吴国处于亡国的危险边缘,因此多次劝谏说“若不改弦易辙,一定会国破家亡。”夫差半句也听不进去,庆忌十分伤心,就携全家迁居到吴国边远的艾邑,也就是今江西修水西百里的龙冈坪一带。后来,庆忌又迁居到了楚国。当他听说越国将要北犯进攻吴国时,庆忌坐不住厂。为了保全吴氏宗庙社程,他只身回国去见夫差,请求犬差诛杀太宰额等一班祸国害民的奸臣,然后由他出面与越国靖和,以求保住吴氏历代祖先开创的基业。可惜夫差已经昏了头脑,再也听不进任何忠言。结果,庆忌反遭太宰额等人的杀害。庆忌死后,他的后裔就以他的名为姓氏。这是姬姓吴氏的又一个分支――庆忌氏。
    公元前476前,越王勾践率领军队对吴国发动了最后―次战争,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僵持了有两年多时间。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军攻破,夫差被生擒活捉,最后自则而死。夫差死了以后,越国人以礼将他埋葬在余杭山,也就是现今的苏州市的西北。姬姓吴氏所创建的吴国,就这样灭亡了。

吴国世系表
(略)

(四)谦让传家  子孙绵延


    在吴越争雄,兵戎不断的时期,吴氏家族又出现了一位太伯式的人物――季札。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本是寿梦理想中的王位继承达,现今吴姓各支族诺大多数都称是季札之后,并以他为始祖。现今吴氏族人,即以“至德堂”为堂号。可见,季札是吴姓血源史上―位承前启后式的人物。
    当初,季札从王室出走逃到延陵乡下以后,其兄诸樊就将延陵一带封赐给他,作为他生息的地方。因此,人们称他为“延陵季子”。季札封在延陵,他的家室也跟随着―起到了封地。这样,他的后裔就有一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因此,延陵就成为后世吴姓的郡望也就是发样地之一。季札被封的延陵邑,其遗址在现今江苏省常州市南淹城。秦时为延陵县,隶属于会稽郡;汉代改为毗陵县;西晋时故毗陵县为晋陵县,并在原毗陵县的暨阳乡设暨阳县,在丹徒曲阿乡延陵镇设延陵县。毗陵县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暨阳县成为现今的江苏省江阴县,而延陵县就是今大江苏省的丹阳县,现县西南仍有延陵镇。后世的延陵郡望包括上述的两个县及现在的常州、武进―带。
    吴季札去世后,葬在他耕耘过的初封地延陵。吴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地上建立起了祀庙。现在,江苏省有五处季子庙:江阴申港一处,丹阳延陵镇西九里屈一处,常州市有二处。季札去世后,孔子亲手题写了十字碑文:  “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现在,大处季子庙中都有孔子题的十字碑文。

    丹阳县的季之庙,自秦汉以来香火不断。每年四月十三日、八月十八日,是吴姓后人举行祭招仪式、拜祭祖宗的日子。
    吴季札有五个儿子。长子早逝。二子吴征生、三子吴重道、四子吴子玉、立子吴木熹,共后代人丁兴旺,繁衍发达,宗族日盛,逐渐分衍出吴氏分支,构成今天吴姓成员的绝大部分。所以,今天的吴姓各支多以吴季札为始祖。由于,吴季札居住在延陵,所以他的后裔又仑以“延”为姓和以“延陵”为姓的。因此,延陵季于又成为今日延氏和延陵氏的开姓始祖。
    吴国灭亡后,在吴季札的四个儿子中,只有四子吴子玉一支坚守家园,奉祀延陵季子的庙宇。吴子玉有两个儿子,吴忠和吴恕。其后代子孙昌盛发达,世世代代居住在延陵,构成了延陵吴氏的主干。
    吴氏共它子孙也随着历代的兴衰更替,女分派别,格迁于神州各地,形成不同郡望的吴姓分支。
    据《元和姓纂》、《太平寰宇记》等书所载,汉魏以来的吴姓郡望主要有渤海、陈留、沼阳。
    据贞观年间的《天下姓望氏族诺残卷》记载,吴姓的郡望有两个:冀州渤海郡,吴姓为“吴、欧阳、高、刁”四大姓之吕;沼州淄阳郡,吴姓为“吴、徐、袁、扶、黄、庆”六大址之首。
    据唐中晚期德宗时的《新集人下姓望氏族谱》记载,吴姓郡望有五个:冀州渤海郡,吴姓为28人姓之首;濮州濮阳郡,吴姓为6大姓之首;湖州吴兴郡,吴姓是16大姓之一;潭州反沙郡,吴姓在6大姓中排行第二;豫州汝南郡,吴姓是26大姓之。
    庸代晚年的《太平寰宇记》记载的吴姓郡望有3个:濮州濮阳郡,又姓是7大姓之苟;冀州渤海郡,吴姓为3大姓之首;荆州武昌郡,吴姓是6大姓之首。
    纵观隋唐时期,吴姓的郡望有7个:濮阳郡、渤海郡、陈留郡、吴兴郡、汝南郡、长沙郡和武昌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