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浅识永兴始祖吴良材的世系源流

    浅识永兴始祖吴良材的世系源流 撰文:吴 朗 据江西...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交流 > 纪实 >
建设文化载体 再创吴文化辉煌
发布日期:2020-05-2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0
厦门泰伯论坛系列报道之十八
 建设文化载体 再创吴文化辉煌
 ――新时代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吴月林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吴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之一,它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中的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使吴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这也确立了吴文化继承的理论基础,也就回答了如何继承发展吴文化的问题。正确认识吴文化的继承发展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当下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吴文化传承的大问题,而且是关系吴文化的永续发展的大问题。
         一、传承吴文化,必须要有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平台
         举办吴文化论坛、定期召开吴氏宗亲联谊会、修建吴氏宗祠、续修完善吴氏族谱、修复吴氏先人名士英贤祖墓、弘扬吴氏文化的至德精神和人文风俗等等,都是继承和弘扬吴文化的实实在在的平台。
      通过举办吴文化论坛,有利于理论与学术的研究,起到研究、学习、宣传吴文化的巨大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成果,以指导人们继续前行;有利于将吴文化专家学者和各界精英聚集起来,群策群力;有利于社会各界多种思想的大交流,以达到共融共进;同时对论坛举办地也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吴文化洗礼。全国“泰伯论坛”的三届顺利举办,表达了吴氏族人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三届“泰伯论坛”拟定三个主题,汇集了三本《泰伯论坛文集》。每一本文集的建树,都代表着组织者、参与者的水准与境界,凝结着他们的汗水与智能。这对于继承和弘扬吴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修复祠堂是固本思源最有效的举措。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现代年轻人通过入大学和进城打工不断涌入城市,三代以后可能就不知自已根在哪儿。老家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年轻人,就是自己发达了,也仍要关心关注老家,要注重修祖厅、建祠堂。真心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要慎终追远,要不忘初心,要牢牢记住我们的根。这是做人的基本良知。
      修建吴氏祠堂,有益于我们吴氏家族对“忠、孝、善、美、德”的传承。修建祠堂是一个家族兴旺的象征。建祠堂、修族谱,梳理吴氏宗族的血脉亲缘关系,正名份,知辈份,向后人传授道德法则、伦理规范、文明理性、法治教化。兴建祠堂是为了祭奠先祖、和谐家族、增进往来,以求宗族兴旺发达。现代祠堂更富有新的内涵,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穿越时空的桥梁。祠堂是共同的根、是祭拜祖宗的圣殿、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坚持每年的清明节祭祀祖宗,不单是历史的规矩、传统的规定、道德良知的要求,然而通过全体族人相聚一起,亦增强了大家的家族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产生一种心灵相通的和爱之情。
      修复修建吴氏先人、英贤名达祖墓,是慎终追远的重要内容,它展现着家族人丁兴旺、事业繁荣的景象;宏扬中华传统文化,清明扫墓祭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实实在在的现实意义。
      借初春清明之时前往扫墓祭祖,以寄托哀思,表达对亲人的追思怀念和感恩情怀;同时也表示对亲人亡灵的忏悔,以静化自己的心灵并努力将功补过。借以对亡魂的追思和对祖宗的敬仰之情转化为对在世长辈的孝敬之心,由此就实现了从仪式到教化的效果。这样的家庭必将更加和睦,更加兴旺发达。
      国家有史,述朝代、记政事;地方有志,明沿革,载风土;家族有谱,考世系,识宗支。
      因此,修谱,别亲疏,睦宗族,详生殁,记葬处。修谱作为家族之史料,对于研究家族史,乃至整个社会史,都是宝贵的原始资料,它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吴氏族人岂有不修之理!
      龙南吴氏族谱,从一九四九年起开启联修,至一九九六年冬月完成的八修谱,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于二0一五年至二0一六年进行了第九次修谱。
      龙南吴氏族谱九修版之主要贡献:
      1、是发现并补修了震三公后裔慎庭公至六郎八郎之间一直漏失的”通炫→春卿→富邦→贵淑”四代;
      2、是加强横向联络,如全南韩洞、赣县水东、章贡区沙河口、莲蓬塘、恭木坑、储谭河田右坑、茅店油麻坑、南康北坑、万安柏岩、上犹五指峰及紫阳、井冈山大垄、湖南醴陵白兔滩等地;
      3、是由于近代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龙南东江工业区大开发,数百故人葬处重迁异地得以校正;
      4、是改革重男轻女旧俗,娶入我族配偶明示姓名、出生地址。本族女子于归地址及生儿育女状况,均上谱入册。这有利于加强横向联系,有利于作为遗产继承的法律辅证;
      5、是深入明晰了各公房宗系吊线图、宗系树图以及宗系明细表格,使龙南吴氏家族和吴氏后裔外迁支派一目了然。
         二、传承吴文化,必须健全理论团队
      如何继承和弘扬吴文化,这还涉及挖掘和阐发两个层面。我们今天一般所说的继承弘扬吴文化多是指古代流传下来、体现为文字的经典文本,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经典语句、思想主张、文化命题。
      继承是就对既定的吴文化遗产之承接而言,一般理解为自然性的,这里的自然是与自觉推动相对而言的。汲取与自然地继承有所不同,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古代的继承多是自然历史过程,今天我们倡导继承,更多是自觉、积极、主动的文化实践。可以说,真正的继承并不是自然地可以完成的,需要认真地对对象加以汲取。古代文化中的一个语句或命题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值得汲取,都往往需要经过挖掘和阐释。有的时候,语句的意义不直接明朗,需要经过人的解释和阐明,才能赋予、呈显其当代人觉得重要的价值含义。
      挖掘与阐发吴文化,必须健全系统的理论团队。因为,吴氏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有的并不直接,需要从新的视野来考察分析,去挖掘阐发,才能显现出其时代意义,才能建立起古代文本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挖掘和阐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下功夫:要弘扬吴文化的价值,使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成为当代吴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要努力传承和弘扬吴文化的美德,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努力促进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更加说明挖掘与阐发吴文化,必须健全系统的理论团队。
         三、传承吴文化,必须充分做好调查研究
         重视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是传承吴文化的基础工作,必须充分做好调查研究。
众所周知,早在东汉,已出现反映吴越历史风物的《吴越春秋》、《越绝书》两书,被称作中国地方史志的滥觞。今存明清以前的方志有《吴地记》《吴郡图经续记》《吴郡志》《玉峰志》等。诸多的地方方志,引证浩博,内容丰富,是研究吴氏文化的重要史料。明清之后,掀起了编志的热潮,不仅连续不断地纂修各种府、县、乡志,而且山有山志,水有水志。但是,方志地经,仅是资料的一种罗列,还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研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这一时期吴地考古成就引人注目,对越城遗址的认定,为吴越战争提供了一个实例。例如清雍正《永禁机匠叫歇碑》的发现与阐释,证实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反映了吴文化的******性。
      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吴文化研究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如《吴文化研究》设有“学术论坛”“调查报告”“历史长河”“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工艺制作”“艺坛人物”等专栏,全面反映了当前吴文化研究的成果,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吴文化的重要窗口。研究会的专业委员会和专题调研组对急需解决的一些吴文化热点,作了细致的调查。纷纷举办多种论坛,探讨了吴文化的特征、吴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及今后吴文化的开发利用。既是对吴文化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对吴文化研究队伍的检阅。
这一时期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于吴文化的性质特征、吴文化的历史及其区域界定、吴地政治军事、经济发展、文化脉络以及各文化门类,几乎都有专门著作与论文问世。
         四、传承吴文化,必须把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  
         “承百代之流,而汇乎当今之变”,任何对历史遗产和传统的继承,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当今之变来从事继承的活动。这也应作为吴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因而,吴文化的继承不能不包含着改造、转化、发展、创新。当然,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这种发展转化的程度不同。
      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其实,在文化传承中很多都是“旧瓶装新酒”,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文字语句的形式是可以传承的,但可赋予新的意义内涵、新的理解。
      如当今各种论坛中有关文化继承问题,讨论的参加者都一致认为,不管如何继承,继承的过程必然包括“改造”这一要件,所谓改造就是可以加以新的诠释,使其以往不彰的意义豁显出来。诠释学理解的传承一定是过去和今天的融合,传承必定包含新理解、新解释,不是原封不动,这里所谓“新”即是理解者的创造性。
      总之,吴文化传承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只有通过创造性地继承和有继承地创造,才能在吴文化的发展中使文化连续性和创新性得到统一。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其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科学地确立标准。其三,古为今用、“承陈出新”。继承和发展吴文化,是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的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传承和弘扬吴文化,绝不意味着封闭自大。在历史上吴文化一向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不断学习吸收他人的长处,把他人的长处化成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吴文化。新时代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努力建设文化物质载体,才能再创吴文化之辉煌!
     【作者简介】吴月林 江西省龙南县人 一九七七年二月参加教师工作,一九八六年三月加入***************,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在长达四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从事教导主任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至现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