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吴敦义手迹 --- 东沙岛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碣石镇,是距离中华民国高雄市最近的...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交流 > 散文 >
吴地民俗 夏至(夏九九)
发布日期:2020-05-2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0



今天是夏至节。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先人就用土圭测量出正午日影最短的一天,将其定名为夏至。夏至也是个重要的节令,明清时期,每逢夏至皇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到地坛举行祭祀仪式。


古书中“夏至”的“至”有三个意思:一是指“阳气之至极”,二是说“阴气之始至”,三是表明“日行之北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向南移动,白昼渐短,但由于太阳辐射至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得多,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气温会继续升高。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这时农作物生长旺盛,同时杂草、病虫害也迅速滋长蔓延

吴地就流传着不少与农事有关的夏至俗谚,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桂秋先生曾出版过一本《吴地节日风俗》,其中记录有夏至节气的吴地旧俗。这些旧俗有关农事的部分,被农民沿用至今。

吴地风俗中,夏至日称为“交时”,“时之为言农时也”,可见这段时间对农作物至关重要。整个夏至期间则分为“三时”: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时初下雨,叫“迎时雨”,时末下雨,叫“送时雨”。每时之末忌雨,谚云:“三时三送,低田白弄”。时中又忌雷,谚语说:“时里一声雷,低田拆舍归”。可见农民很怕在夏至节气里遭遇雷雨天气,会影响到收成。

不少地方都有夏至吃面一说,所谓“冬至饺子夏至面”,而“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干脆把吃面和夏至后的天象变化结合了起来。吃面是因为夏至时新麦已经登场,吃面有尝新的意思。

在吴地,夏至日各地的节日饮食风俗也不尽相同,这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物产、信仰观念等因素有关。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喝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麦粥不仅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

“夏至一天,光外卖馄饨就能销出去上千斤,堂食也比平时要增加一半的销量,毕竟是老风俗。”无锡最著名的馄饨店王兴记相关人士给出了这样的数据。而在朝阳农贸市场二楼做鲜肉加工和生面摊的几位老板更有体会,每年夏至一到,他们就要忙得水也顾不上喝一口,每天的肉糜加工量和馄饨皮销量比平时都要翻番。

旧时,在吴地不少地方都有专门藏冰的冰室,称为冰窨、冰窖,如苏州的冰窨在葑门外,共设窨24座,以对应二十四节气。到了三伏天,就有担夫在街上挥汗卖凉冰,有的还在凉冰中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类,俗呼为冰杨梅、冰桃子等。卖鱼的用凉冰来护鱼,谓之“冰鲜”。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夏九九”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和“冬九九”里冷在三九、四九相对应,“夏九九”中,热也在三九、四九,两个九九歌形成鲜明对照。

上一篇:访吴铁君先生
下一篇:吴汝纶公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