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行伍叛将
--辽东吴三桂家族
辽东吴三桂家族自吴襄始,弃商从军,把持辽东,与后金、清几番对抗。但自1644年,吴三桂弃关降清乃至挑起"三藩之乱",割据云贵,自称皇帝。被清廷诛灭后,辽东昊氏家族因此而蒙羞。吴三桂之子清朝驸马昊应熊在三藩之乱后被清廷诛杀;其孙吴世藩在吴三桂死后自立为皇帝,不久兵败被杀。辽东吴氏家族自此销声匿迹。
(一)家族渊源
史载吴三桂家族源出延陵吴氏,应属季札一宗。其先世原为安徽徽州人,后迁居江南高邮(江苏今县),形成高邮吴氏,到吴三桂的祖父时始移辽东。据载,吴三桂的祖父是以贩马为业的小商人,由于经常奔走于北方各地,遂定居辽东中后所,到吴三桂父亲吴襄时家族始兴。吴襄初亦以贩马为生,后弃商从军,曾考中武进士,崇祯初年官至锦州总兵。
(二)吴襄抗金
吴襄,字赞墀,又字两环,辽东中后所人,武进士出身,曾随父贩马为业。明朝末期,随着后金的崛起,明(后)金之间的矛盾加剧,辽东遂成为战争前线,从而为吴襄弃商从军以及辽东吴氏家族的兴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称帝,建国后金,建元天命。两年后,他以"七大恨"为由,率兵伐明,败明军,陷抚顺,明政府以杨缟为经略,镇守辽东。明万历四十七年(清天命四年),杨镐集中兵力近九******(号称二十四万),分四路伐后金,后金以八旗兵六万迎敌,在萨尔浒(今辽宁新宾西浑河南岸)大破明军主力,全歼明四路大军中的二路,总兵杜松、刘艇以下三百名将官和四万多士兵阵亡。此后,辽东明军处于守势,清军逐渐占有辽沈地区,迁都盛京(今沈阳),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明军萨尔浒战败后,需要重新整饬军备,熹宗天启元年(1621)下诏"今边疆多故,大风猛土、深轸朕怀,其令有司于山林草泽间,慎选将才"。天启二年,吴襄中武进士,开始了边将生涯。该年,邵武(福建今县)知县袁崇焕自请守辽,第二年,率军在山海关外修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作为明军在关外的据点,吴襄与舅兄祖大寿同为袁崇焕部下,受到袁崇焕的器重。此后,明经略高第议弃关外地,袁崇焕以其官为宁前道,拒不从命,表示愿与宁远城共存亡。天启六年,后金努尔哈赤率十万大军攻宁远城,袁崇焕治军严整,调度有方,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等坚守城池,努尔哈赤中炮受伤,被迫退兵,随即因伤病死,史称"宁远大捷"。努尔哈赤子皇太极继位后,改国号为清,再攻宁远,又被袁崇焕率部击败。袁崇焕驻守辽东,成为清军不可逾越的屏障,吴襄跟从袁崇焕守辽,一扫过去明军屡战屡败的局面,不断打胜仗立功受奖,连连升官晋级,先后由千总、副将、提督升锦州总兵,允门荫一子为锦州百户,准许世袭。崇祯七年明清双方再在宁远、锦州交战,清军不胜,明又取得宁远大捷。当时,袁崇焕一面议和,一面作战,而清军因攻宁远屡败,即改从内蒙破长城入关掳掠,袁崇焕闻讯,率兵千里阻击清军。其间吴襄因贻误军机,被革职解京问罪,其兵权由其子吴三桂替代。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真定,直趋北京,崇祯帝仓促中起用吴襄提督军营,保卫京城,封吴襄子吴三桂为平西伯,急召入京侍卫。不久,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吴襄投降义军。吴三桂人京途中闻京城政权交替,其父为大顺政权效力,也一度欲投降义军,并欲进京朝拜新主。但其后又听说其家产被义军抄没,爱妾陈圆圆被义军大将刘宗敏抢占,勃然大怒,遂率兵折回山海关降清,吴襄遂为义军所杀。
吴襄由一个贩马商人成为总兵官,与袁崇焕守辽多有战功分不开,作为袁崇焕的部下自然受益匪浅。同时,吴襄又娶地位显赫的祖大寿妹为妻,形成吴祖两家联姻,也大大增强了吴襄的实力,以至很快成为守辽明军中的一名干将,吴襄的发迹,为其子吴三桂门荫为将官,依靠吴、祖军事集团为后盾发迹显荣奠定了基础。
(三)吴三桂降清
1.起于行伍
吴三桂,字长伯,万历四十年(1612)生于辽东中后所。吴三桂生长在明清对峙时期的军人家庭,自幼练习弓马骑射,打仗布阵,以此中武举。随后以父荫为都督指挥,在军中先后任游击、副将。由于其父吴襄、舅父祖大寿都任高级军官,在各种场合不断称赞其有才略可堪大任,致使年轻的吴三桂在军中小有名气。明辽东驻军自李成棵时就善于结交朝廷权贵为后盾,吴三桂自然也学会了这套本事,很会卑躬屈膝趋炎附势。方一藻、洪承畴先后经略辽东,吴三桂都竭力巴结,"拜其门下"。太监高起潜总监辽东军马,专以杀良冒功为能事,三桂拜其为"义父"。以吴、祖两家军事势力为后盾,以小有名气为资本,又钻营有术,善交纳权贵,故吴三桂官运亨通,明崇祯十三年(1640)吴三桂二十八岁时,升为宁远总兵,成为明朝镇守辽东的重要将领。次年,清太祖皇太极"以大军屡入塞,不得明尺寸地,皆由山海关阻隔。而欲取关,非先取关外四城不可",两次派清军围攻锦州,吴三桂为八总兵之一。锦州守将祖大寿传语洪承畴,大军不可轻敌冒进,锦州可长期固守。而此时洪承畴已为大军储粮一年,也做好了步步为营,长期作战的准备。但明朝廷迫于李白成起义军的压力,担心"师久饷匮",欲早日解决东北问题。在朝廷的压力湖北九宫山,吴三桂军调回锦州驻防,受到清廷厚赏。
顺治六年(1649),陕西兴起两支反清武装:一支是明宗室朱森滏的军队,一支是王永强的农民起义军。王永强起义军攻占了延安、榆林等十九州县,杀清延绥巡抚王正志、靖远道夏时芳等。吴三桂奉命与李国翰一同率军镇压,经过两年的进剿,屠杀农民军战士近******,平定了陕西。
顺治八年,吴三桂又人京朝拜清帝,被赐平西王金册印,并受命征伐四川。当时张献忠农民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与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政权联合抗清,势力大增,占据了川北诸县。顺治九年七月,吴三桂率所部清军接连攻占了重庆和成都后,遭到了农民军刘文秀、王後臣部的奋力反击,屡战屡败。时王後臣部义军将清巡安御使郝浴包围在保宁府(今四川阆中县古镇),郝浴亲赴吴三桂军营求援,吴三桂才与郝浴军联合进攻义军,杀掉王後臣后解围。为此役,郝浴弹劾吴三桂拥军观望不前,吴三桂检其疏中称自己"亲冒矢石"句,反弹劾郝浴冒功。结果,郝浴被罢官流放,吴三桂则因此立功"岁增俸干",其子吴应熊也被清室招为驸马,授三等精奇尼哈蕃,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
顺治十四年(1657),南明孙可望挑动内乱,分裂抗清力量,投降清军。清廷借机分三路围剿南明桂王政权:一路由吴三桂任平西大将军,与李国翰由四川人贵州;一路由清将罗托、明降官洪承畴率部由湖南进攻贵州;另一路由清将卓不泰自广西进攻贵州。吴三桂军是三路清军的主力,他先破桂王主将李定国的江中防线,又驱兵上岸逐关与农民军争夺,攻下了遵义、开州。罗托军打下了贵阳,三路清军在平越(今贵州福泉县)杨老堡镇会师。会师后,三路清军又重新布置,继续追杀桂王军余部。顺治十六年二月,吴三桂军会同它路清军攻占农民军占据的云南省会昆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