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来到江淮侨乡·六家畈    吴氏宗祠理事会、六家畈吴氏文史研究会 | 主办

江淮侨乡·六家畈

安徽省政府、安徽省侨联批准为"安徽******侨乡"

六家畈阅读排行
本栏推荐
  • 2018年9月27日 - 华为吴钦明...

    大家好,非常荣幸在#建校60周年之际回到母校,共庆...


视频鉴赏 更多+

人物鉴赏 更多+

功德碑 更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交流 > 传记 >
编后语
发布日期:2020-05-2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0
编后语:

   《务本史略暨家谱考略》汇编,“考略”是个过程,是哭与笑、啼哭皆非,是与非的探索过程中,只能独享。

   “史略”是“务本”精神内核,是几代人潜移默化、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集体创作,在历史的长河中她只不过是一个家族先辈的足迹,对人文世界的点滴贡献。先祖们的善举,几代人的梦想,梦想成真。“务本”的创建只不过是一个符号,是物质变精神的转变过程的一个“标志物”。先祖们的遗风是遗财与遗德,造屋与树人之争,前者是守财奴的信条,为害非浅;后者是明白人的善举,造福后人,所以必须抢救、挽救、挖掘、继承,就是为了这个闪光点。所以说“抢救”自不待言,又说“挽救”,就是说这个“标志物”由于历史和人事的变迁,岁月的潮水冲淡了人们的记忆,特别是相关的资料几已散失殆尽,以至平江三中在举行五十周年校庆时想写她的前身都无可写,只能留下空白。又说“挖掘”,就是说从故纸堆中,吴氏大同族谱有关传记详述进行考证,这一史略无可争辩,六十年前就已受到政府、社会、地方先贤的尊重。又说“继承”,就是说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精神财富是人类生活生存的粮食,是灵魂,决不是“你的”、“我的”、“大家的”、“我也有份”,归根结底还是“孔方兄”的余毒,历史就是历史,正本清源,宽容、反思、面向未来。

    汇编的读者对象是吴氏卅七世汝舟公家族的子孙后代,其中“务本史略”是个“标志物”,是结果,是我们的共同精神财富,不敢独享,她已走出吴氏家族、家庭、回归自然,回报社会,这个“标志物”就是《平江私立务本女子职业学校史略》。

   “光荣、丰宁、嘉祥”,我们的童年都在山青水秀、地灵人杰的幕阜山麓地区成长;青年时代在长沙求学又前后互为同窗好友;阔别六七十年的耄耋之年,又分居长沙、深圳、长寿,不顾年迈体弱多病,共同忙于为编修《务本史略》撰稿、写序文、后记。乡情、友情、真情,如同仍屹立在平江三中教学楼前的那紫薇花百年古树般枝繁叶茂、书声朗朗、生机勃勃的三中。为编修《务本史略》,感谢炽秋校长的热情倡导,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所作的不懈努力而交给我们这项工作使命,使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

    尼采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由此联想,“被蒙蔽的人没有唉声叹气的权利、没有听天由命的权利”,给了我启发:我别无选择,我满怀信心的接受了平江三中给我的工作,也应该是属于我的责任与义务。给“时间以生命”,就手头现在材料加以整理、编辑,仍不完善,仍有待进一步挖掘、收集、补充。今天,好不容易交出“务本史略”,我自然地有如释重负之感。但只能有此一感,而无此实态也,我今年已进入八十八岁,身体生理折旧率接近最高比值,抢时间了还心愿,总算打上个句号,但还不敢说松气的话,读者是上帝,还得听听上帝的反映。

    精神世界独行者的感觉说她是独白也好,

    一切网罗都冲决了,

    一切重负都卸尽了,

    一切犹豫都结束了,

    一切他人不能企及的我都达到了。

    艰难与险阻,希望与骄傲,如今都被我占有了。

    鲁迅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人文世界,岂能没有前人的足迹,问题在于有没有、有多少是自己脚印。迷茫与困惑,我正是在杂乱中寻找自我,在破旧中更新着自我。也许这是少老人们想作而又来不及做的事吧,我又跨过了人生的一段旅程,我又上路了。信手写来,难免东拉西扯,蹈常袭故之嫌,请别见笑。

 

 

 

附件:

   吴氏大同族谱传记古文体原文

    (1)土龙吴锦含先生家传

    (2)四川安县知县吴汝舟传

    (3)吴栋丞先生传

    (4)吴励建先生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