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逝的青年将军和他的《开发西北》
发布日期:2020-05-23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0
淘书二十年,偶尔也买一点民国旧书。前年曾得到一册民国二十二年一月出版的吴沧桑《开发西北》,当时并不知道其人其事,因为对内容感兴趣而买下。后来陆续查到一些资料,原来这位吴将军有着颇不平凡的一生。
吴沧桑
吴沧桑,广东大埔人,号经界,生于1906年。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工兵科,曾任黄埔军校第四、五期学员队区队长。毕业后参加北伐,屡立战功,历任排长、连长。1928年以中校军衔考入北平陆军大学第九期,因成绩优异,被选参加制订《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计划》。陆大毕业后,吴历任南京******军校中校战术教官、广东燕塘军校战术教官兼中队长,后又提升为上校大队长。1934年任独立第三师(后改编为第二军第六师)上校参谋长,师长为名将李汉魂。1936年6月陈济棠李宗仁等人密谋反蒋(即后来的两广事变),李汉魂不同意陈济棠的分裂做法,乃避居香港,并将军务转交吴沧桑负责。因沧桑为蒋介石嫡系(有的文章称吴沧桑为蓝衣社成员,但无确证),陈济棠遂下令逮捕吴沧桑,送广州警察局关押。两广事变发生后的7月11日,沧桑被杀害于黄花岗侧,年仅30岁。事变平息后,蒋介石认为其有功,乃追赠陆军少将,并隆重下葬于广州东征烈士墓园,李汉魂将军亲自撰写了吴君沧桑事略,立碑纪念。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吴有功于抗日(可能指参与制订作战计划),又颁发奖状明令褒奖。
少将墓
吴君沧桑事略碑文
黄埔四期人才辈出,将星闪烁,在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著名的如******的林彪、伍中豪、段德昌、曾中生、刘志丹,国民党的胡琏、张灵甫、谢晋元、文强、李弥等,都是现代军事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与他们相比,吴沧桑在当下可以说默默无闻。但这主要是因为他死得太早,一身本事未得施展。在当年吴的发展可一点都不差,或者说还是黄埔系中比较好的一人。对比一下他的几位国军名将同学:吴沧桑1928年就飞速晋升中校,而名将谢晋元1930年仍然是中尉(同年晋升少校),张灵甫1933年晋升为上校,胡琏更是直到1945年才升为少将。吴沧桑可以说是黄埔四期的佼佼者之一,是军中被广泛看好的战略高手,否则也不会北伐胜利后到号称“铁门槛”的陆军大学深造,并以学员身份参加制订对日作战计划。后来担任李汉魂部参谋长驻守广东韶关和汕头,深层原因更是因为蒋介石对他信任,专门安插到粤系军队中的。可以想象,如果吴沧桑不死,以后的发展同样是不可限量的。这样难得的一个军事人才,不死于抗日的战场,而死于国民党的内部派系斗争,实在是可悲可叹!
《开发西北》中吴沧桑的亲笔签名
我得到的这册《开发西北》出版于1933年初,无其他版权信息,用重磅道林纸印,应为吴沧桑用以赠送师友的私印本,并没有公开发行。遍查历年的网上交易纪录,也从未出现过,可见流传甚罕。而且好像也并没有什么文章或者书籍提及,只有李汉魂将军在“吴君沧桑事略”中提到“(沧桑)著有《开发西北》一书,凡数万言。条分缕析,独具卓见”。本书还是吴沧桑的亲笔签名赠送本,上款是“尊我吾师”,经查阅有关资料,此人应为国民党将军张光前。张也是广东人,号尊我,保定军校毕业,1925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军事教官。
民国时期,从政府到民间各界人士都出现了开发西北的思潮。孙中山先生就曾多次提出过西北开发的构想和计划,但由于军阀混战,时局混乱,未能充分实行。1928年全国统一后,开发西北又成为舆论热点话题,多种有关的杂志纷纷创刊,如《西北》、《新西北》、《开发西北》等等,刊登了许多相关文章,在当时社会上有不小影响。但纵观当时的各种讨论,主要是政府人士和学界、新闻界参与其中,军人发表的意见并不多见。本书作者吴沧桑,则正是一个******的青年军人,他的著作除了可以作为开发西北的历史文献来保存参考,对于研究当时国民党少壮派军人的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本书正文共六部分,分别是“作者之用意”、“西北之范围”、“开发西北之意义”、“西北之现状”、“开发西北之计划”、“结言”。我对民国时期开发西北的资料所见不多,但大致了解当年的多数著作是从民生角度出发,重视研究经济建设、民族等方面。本书则多处提到了“革命”、“民族解放”、“中日战争”、“苏俄”等字眼,从军事角度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显示了一个军人独特的观察视角。
比如第五十三页写道:“日本人亦深知,因美国之西进,故日美战争是终不能避免的。因苏俄之伟大发展及有志东进,故日俄冲突亦终不可避免的。日本为对抗两雄计,惟有乘此俄美尚无能力征服日本之时机,先将中国灭亡,以中国丰富之物资,以为对抗俄美之用”。
第六十五页又言:“为对付日本海军之封锁,故须向苏俄打一条通路。我国物资不能自给,这是尽人皆知……因此必须由西北方面,向物力雄厚之苏俄,打开一条通路,庶遇上项情况发生时,即可求助于苏俄。因此今日在西北方面,实有迅速开设交通线之必要……”。我们知道,抗战初期美国保持中立,苏联对华援助的确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沧桑此论实有先见之明。
在提出对日战争构想的同时,沧桑也没有忽略苏联的威胁,他在一百二十三页写道:“苏俄于新疆沿边,近又筑成一条西土铁路……长凡1442公里,约有一千公里与我国境线平行。苏俄自此路成功之后,由西伯利亚纵贯中亚,为期仅需六日,由莫斯科到新疆边境,为期仅需八日。而我国由内地达新疆则至少亦需八十日或一百日……吾人统观上列情况,若仍不急起挽救,岂能依旧说新疆仍为我之领土乎?”针对以上各种问题,沧桑又详细列出西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物产等现状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路、移民、驻军、开矿以及文化和经济建设等一整套开发计划,体现了一个******青年军人比较全面的战略眼光,值得钦佩。李汉魂说此书“条分缕析,独具卓见”,实在并不是恭维的话。
第九页对中日战争的论述
第十五页对中华民族问题的论述
在最后的“结言”中,吴沧桑满怀激情地写道:“军人者,乃系天赋最充实全人类之精华也。故吾人须知,处此非常时代之吾人之责任,并非仅为"服从国家法令","保护国家安全",******必须以远大之眼光,观察世界及国家之将来,即本此观察,而为我全民族开辟一条新生路,使我全民族能打破目前之难关,永远适存于世界。如此,乃系吾人今日之真责任……必须有绝大的舍我其谁之觉悟,必须为行仁而杀身,为舍我其谁之责任而杀身,这才真是问心无愧。”
这样的一部书,出自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军人之手,沧桑实在是当时军中难得的全面人才。只可惜这样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将才,竟在三十之龄死于内乱,而未有机会施展他的才华和抱负,无法像他的黄埔同学胡琏、张灵甫等人一样投身抗日的战场,真是令人慨叹!谨以此文纪念一个曾为多灾多难的国家做出贡献的爱国青年,吴沧桑将军不朽!
相关推荐